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麻醉疗效观察
摘要
关键词
腰麻;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临床麻醉效果
正文
引言:
麻醉是临床手术前的必要准备措施之一,从医学角度来说,麻醉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方式使接受剖宫产手术的孕产妇在一定时间内失去全部或部分的感知能力,从而实现无痛手术,为手术开展或其他医疗活动奠定基础。由于产妇可能会产生特殊的生理改变,所以在产科选用麻醉方式时要慎重,尤其是对于剖宫产的产妇而言,要选择麻醉效果好、用药量少、见效快、不会对母婴健康造成影响的麻醉方式[1]。目前,持续硬膜外麻醉是临床上最常用的麻醉方式之一,该种麻醉方式可以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而持续给药。但是,这种麻醉方法起效缓慢,且使用的剂量相对更大,而且在临床上也有可能出现镇痛失败的情况。腰麻虽然是一种简便的麻醉方法,但也有可能会导致孕妇在麻醉后出现低血压的情况,从而影响到母婴的安全。因此,本研究试图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方法来证实此方法的可行性,进而为剖宫产产妇提供合适的麻醉方式和麻醉路径,最大程度地确保剖宫产产妇麻醉的安全性。现将其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剖宫产手术的患者70例,采用双盲法将选取的产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产妇人数为35例,产妇的年龄在22-32岁之间,平均年龄在(25.96±4.23)岁,产妇的孕周为38-40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9.20±0.11)周;乙组产妇人数为35例,产妇的年龄在23-32岁之间,平均年龄在(26.05±2.33)岁,产妇的孕周为38-41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9.00±0.24)周。所选产妇均符合本次研究的要求,且产妇基本资料之间存在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选取的产妇达到足月妊娠的标准;产妇满足子宫下段剖宫产的指症,不存在妊娠并发症的情况;产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产妇积极配合本次研究工作的相关内容。
排除标准:产妇患有妊娠合并症;产妇对研究工作的内容配合程度低;产妇存在精神异常或者沟通障碍的情况。
1.2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医护人员不能在孕妇未进手术室内就使用术前针,要等孕妇进手术室后再建立静脉通道,以便进行静脉麻醉,确保对产妇进行安全麻醉。术前血压的平均值就是本次研究的术前血压。所有孕妇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均取左侧卧位的姿势。其中,乙组产妇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正式麻醉前,首先予以消毒,此位置通常为产妇L2-3间隙位置,在完成穿刺后,令穿刺针进人蛛网膜下腔体,注射含有0.75%利多卡因的药物7.5 mg,通常情况下,注射时间应控制在30 s之间。注射完毕后,拔出腰麻针,置入硬膜外导管,根据手术的进展情况,使用导管对其进行及时的输药。甲组患者则采用单一的硬膜外麻醉,在腰L1-2之间穿刺,在穿刺成功后,给产妇注射2-3毫升2%的利多卡因,观察产妇的体征,在排除脊髓麻醉后,再注射10毫升的利多卡因。护理人员在手术过程中观察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起效时间、用药量等。
1.3观察指标
本次实验观察指标主要以产妇麻醉效果、用药量、麻醉生效时间、满意度以及胃肠道和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汇总和比较。
麻醉效果的评价标准是:优秀:产妇在手术过程中没有感觉到疼痛,也没有使用其他辅助药物。良好:在手术过程中,孕妇会有一定的牵拉疼痛感,并且服用了其他辅助药物。差:止痛效果不够好,需要在术中加入辅助药物,或者改用其他麻醉方法。优良率包括优秀人数和良好人数。
两组病人的满意度对比:病人的满意度达到80分,表示病人对此次镇痛和护理的结果很满意;以61~79之间,病人对此次镇痛和护理工作总体上一般满意;病人的满意度得分低于60分,表示病人对此镇痛措施和护理措施不满意。
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蛛网膜用药后出现发热、麻醉感。麻醉护出现头痛、腰背痛、膀胱功能障碍、下肢感觉异常、运动异常。
1.4统计学方法
在这一次的观察和研究中,笔者使用了SPSS25.0作为数据统计分析工具,通过t检验对比两组麻醉后的差异,并明确两组之间差异的显著性,以从数据层面获得有效的量化解释,以验证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二、结果
2.1两组产妇剖宫产麻醉效果比较
研究显示,针对上述选取的70例孕妇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麻醉后,乙组产妇麻醉的优良率高于甲组患者,且两组患者研究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显著,p<0.05,见表一。
表一 两组产妇剖宫产麻醉效果的比较(例/%)
组别 | 例数 | 优秀 | 良好 | 差 | 优良率 |
甲组 | 35 | 10(28.57) | 13(37.14) | 12(34.29) | 23(65.71) |
乙组 | 35 | 14(40.00) | 20(57.14) | 1(2.86) | 34(97.14) |
T | - | 5.669 | 2.342 | 7.105 | 2.588 |
P | - | 0.016 | 0.003 | 0.014 | 0.019 |
2.2两组产妇麻醉药物生效时间、麻醉药物使用的剂量及剖宫产平均出血量的比较
研究显示,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方式对选取的患者进行麻醉后,乙组患者的麻醉药物生效时间、麻醉药物使用的剂量及剖宫产平均出血量的均优于甲组产妇,且两组产妇研究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显著,P<0.05,见表二。
表二 两组产妇麻醉药物生效时间、麻醉药物使用的剂量及剖宫产平均出血量的比较(x±s)
组别 | 例数 | 麻醉药物生效时间 | 麻醉药物使用的剂量 | 及剖宫产平均出血量 |
甲组 | 35 | 18.59±3.58 | 43.51±4.05 | 155.85±30.58 |
乙组 | 35 | 6.25±4.51 | 21.23±2.69 | 129.54±20.52 |
T | - | 5.698 | 4.110 | 2.684 |
P | - | 0.031 | 0.002 | 0.042 |
2.3两组产妇使用麻醉药物后胃肠道及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研究显示,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方式对选取的患者进行麻醉后,乙组产妇胃肠道及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甲组产妇,且两组产妇研究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显著,P<0.05,见表三。
表三 两组产妇胃肠道及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组别 | 例数 | 胃肠道不良反应 |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 总发生率 | |||||||
恶心 | 呕吐 | 发热 | 麻醉感 | 头痛 | 腰背痛 | 膀胱功能障碍 | 下肢感觉异常 | 运动异常 | |||
甲组 | 35 | 1(2.86) | 1(2.86) | 1(2.86) | 2(5.71) | 2(5.71) | 1(2.86) | 2(5.71) | 2(5.71) | 2(5.71) | 14(40.00) |
乙组 | 35 | 1(2.86) | 0(0.00) | 1(2.86)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2(5.71) |
T | - | 5.998 | 5.668 | 7.254 | 9.648 | 5.441 | 7.854 | 9.645 | 2.652 | 5.611 | 4.558 |
P | - | 0.003 | 0.005 | 0.008 | 0.015 | 0.002 | 0.034 | 0.041 | 0.009 | 0.006 | 0.025 |
三、结论
目前,由于年轻女性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不太愿意忍受分娩时的剧痛,加之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胎儿大多发育成熟,体形普遍较大,所以选择剖宫产的比例不断上升。剖宫产在临床上并不属于难度较大的手术,手术时间一般都不会太长,只要不是特别严重的情况,基本上都是很快就能做完的。所有的手术在开始之前都需要麻醉,根据手术的时间长短,在术中也可能需要持续麻醉,现在在产科临床上使用的主要是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是将麻醉剂作用在硬膜外腔,阻断受术区的神经传导功能,从而达到局麻的作用[2]。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方式综合了两种麻醉方式的优点,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且在临床上应用时的安全程度会更高。
尽管 WHO建议剖宫产的比例不超过15%,但由于我国生活条件的改善,胎儿摄入营养较充分甚至过量,巨型胎儿的比例在逐渐地上升,再加上当今社会,年轻女性越来越重视自己,害怕自然分娩的痛苦,担心自然分娩对自己身体的损伤,尽管从胎儿的大小来看,完全不需要剖宫产,但产妇本人要求剖宫产的比例越来越高。
在对孕产妇进行剖宫产手术的过程中,手术麻醉分为两种,一种是全麻,另一种是局麻,全麻主要是通过吸入性麻醉来实现的,而局麻则是通过阻滞局部神经传导,让大脑无法接收到身体局部的痛觉。硬膜外麻醉是目前临床上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一种方式,它属于局麻,通过将局麻药注入硬膜外腔,阻滞脊神经根,从而阻滞该段脊神经支配区域神经传导的作用,从而实现麻醉的目的。从麻醉原理来看,硬膜外麻醉又称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除了头部之外,其他部位都可以使用,但是在临床上,为了安全起见,一般都是在腹部以下的手术中使用。腰麻是一种蛛网膜下腔麻醉,作用原理和硬膜外麻醉类似,适用于腹部及以下部位的手术[3]。
两者均存在多种不良反应,在麻醉期间的管理麻烦。因此,在临床上,腰麻和硬膜外联合使用,吸收两者的优势,可方便麻醉管理,缩短麻醉反应时间,减少麻醉药量。由于硬膜外麻醉无法消除盆腔深部的牵拉,所以需要辅以静脉药物,或者是增加麻药的用量,这会增加患者的不安全性。腰麻与硬膜外麻醉结合使用,起效快,阻滞镇痛效果好,不需要辅助静脉用药,麻醉过程中对呼吸等的干扰较小,所以麻醉效果较好[4]。
在目前的麻醉期间,剖宫产手术是相对比较常见的一种产科手术。随着麻醉学理论知识、输液、水电平衡理论知识和手术方法的不断完善,剖宫产手术的时间大大缩短,而且安全性也得到了保证[5]。与其他手术相比,剖宫产对麻醉剂的要求更高,既要考虑到孕妇在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生理变化,又要尽量减少麻醉剂对胎儿和孕妇的影响,因此需要考虑的因素比普通手术要多得多。在传统的剖宫产手术中,临床上主要采用硬膜外麻醉,这种麻醉方法相对简单,对产妇血液循环的影响也不明显[6]。但是这种麻醉方法起效比较慢,而且不能完全阻断神经,还需要配合其他辅助药物,所以剖宫产的时候会比较痛苦,而且硬膜外麻醉的剂量比较大,容易引起局部麻药中毒。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硬膜外麻醉的理想麻醉面位在L8至L14之间,因此,产妇很难实现对盆腔神经丛的完全阻滞,而且在麻醉过程中,产妇可能会出现内脏间的牵拉,导致麻醉失败的几率很大[7]。虽然腰麻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麻醉方式,但是仅仅使用腰麻进行麻醉,可能会对产妇血流动力学形成比较明显的影响,进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比如恶心、呕吐以及头痛等[8]。
因此,寻找一种既能提高麻醉效果,又能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又能安全的麻醉方法,已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9]。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是将两种麻醉方式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出两种麻醉方式的优点。CSEA是一种新的麻醉方式,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起效快,并发症少,可将手术过程中发生牵拉反应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是一种可行的麻醉方式[10]。
就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乙组产妇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其麻醉的优良率更高。从起效时间、药物用量和出血量来看,乙组产妇的各项数据都要比甲组更具优势。由此可以看出,在剖宫产手术中,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是非常有效的,可以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减少出血量和用药,降低患者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大大提升产妇麻醉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潘丽峰,张殿红,董伟妍.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产妇剖宫产术应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和母婴结局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2,30(3):5.
[2]郭健.小剂量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剖宫产孕妇术中血压,循环系统的影响[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2021(1):22-23.
[3]何程巧,曹文鹏.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剖宫产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2,30(11):5.
[4]夏鹏志,周丹,任青竹,等.小剂量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手术对产妇应激激素,免疫应答及新生儿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2022(007):034.
[5]陈宇.评价剖宫产麻醉中应用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麻醉的整体麻醉效果[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2(3):4.
[6]刘建华.护理干预在预防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下分娩镇痛的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19):134-135.
[7]曾键雄.硬膜外麻醉及硬膜外联合腰麻,颈丛及臂丛神经阻滞,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麻醉效果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医药,2021(9):2.
[8]张健,曹远锋,张丹,等.生理盐水硬膜外容量扩张对剖宫产蛛网膜下腔阻滞时0.75%罗哌卡因半数有效剂量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21,37(6):4.
[9]李高桥.单侧腰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及循环功能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23,21(6):33-35.
[10] 林海威,叶子铭.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产妇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