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脉氏康复护理方案应用于Ⅲ-Ⅳ期肺癌患者中对生活质量的改善价值分析
摘要
关键词
新脉氏康复护理;Ⅲ-Ⅳ期肺癌;生活质量;MCMQ评分;护理有效率
正文
承德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2303A021)
Ⅲ-Ⅳ期肺癌患者,其病症已处于中晚期阶段,此阶段患者通常需接受手术、放化疗治疗等,此类治疗措施虽可促使其病症得到明显改善,但对患者身心状态影响明显较差,进而促使其后期恢复难度也随之明显较大。对此需及时对患者采取高效康复护理措施促使其病症有效改善。既往常规康复护理主要是以促使患者躯体功能高效恢复为主要目标,进而对患者进行机体护理及相关饮食、并发症护理等,但由于Ⅲ-Ⅳ期肺癌患者通常肿瘤细胞已扩散,其身体各项机能均已明显受影响,故而常规康复护理措施不仅无法促使患者身体高效康复,甚至还易促使其因此产生不良症状。而新脉氏康复护理所遵循原则为以调为先、以通为顺、以和为贵、以平为期、以防为主、以人为本,充分考量患者当前机体状态,对保障护理质量、躯体状态、生活质量等均具有显著作用,为进一步验证此结论,本文将主要研究新脉氏康复护理方案应用于Ⅲ-Ⅳ期肺癌患者中对生活质量的改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在2021年9月-2023年7月接收78例Ⅲ-Ⅳ期肺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Excel函数法分组,对照组男24例,女15例,年龄38-69岁,平均(51.49±2.35)岁,病程24-61月,平均(36.69±1.58)月;实验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34-66岁,平均(51.52±2.41)岁,病程21-56月,平均(36.75±1.53)月,两组患者基础信息相近,P>0.05,可对比。纳入标准:a、患者Ⅲ-Ⅳ期肺癌均经临床诊断确认;b、个人资料符合研究要求患者;c、预计生存周期均超过3月患者;d、参与本次研究患者均已成年。排除标准:a、肿瘤病灶不明确患者;b、妊娠期、哺乳期患者;c、伴有其他重大疾病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护理人员引导患者保持规律作息并根据其情绪状态实施相应情绪护理,同时对其进行常规饮食护理、呼吸道护理等,避免其产生相关并发症。
实验组:实施新脉氏康复护理,(1)新脉氏在临床中也被成为六位一体,具体是指以调为先、以通为顺、以和为贵、以平为期、以防为主、以人为本,护理人员全面了解Ⅲ-Ⅳ期肺癌患者症状表现、中医对其病症具体解读、患者身心需求、新脉氏特点及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等并以此全面分析,进而制定新脉氏康复护理方案。同时根据护理要求、护理模式概念、特点等对护理人员全面培训、考核。(2)在中医中,肺癌病症可被分为多种类型,不同类型患者症状表现存在明显差异,为促使其症状明显改善,护理人员对其实施辩证护理措施,针对肺脾两虚型患者,护理人员引导其多卧床休息并充分保障环境及床铺舒适性,引导其咳嗽排痰、多饮水;针对痰热阻肺型患者,在进行环境护理时避免室内温度过高,引导患者多喝水,通过雾化、吸痰器帮助患者排痰;针对肺阴虚型患者,护理人员引导其多休息、饮水,避免过度用嗓、适量增加房间湿度并对患者做好相应保暖措施;针对脾肾阳虚型患者,护理人员引导其多休息、咳嗽排痰。(4)Ⅲ-Ⅳ期肺癌患者通常有明显胸痛、咳嗽痛、呼吸困难、咳血等症状,对此护理人员加强对其观察力度,利用疼痛评分量表对其具体疼痛评估,其后通过冷热敷、按摩、转移注意力等方式对其疼痛缓解;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咳血症状并及时反馈,根据治疗措施实施相应护理措施;观察患者呼吸质量,及时对病房全面通风并对患者呼吸训练,必要时可对其实施吸氧辅助,在此过程中需合理设定氧流量、氧浓度、氧湿度等,避免患者因此产生不良症状。(5)在对患者实施饮食护理时,需加强对药食同源考量力度,进而对患者实施健康、高效饮食护理措施,不仅需充分保障食物健康性、营养性,引导患者多食高蛋白、易消化、清淡、富含维生素与微量元素食物,引导其养成少食多餐、多饮水的良好习惯,不断调整食物并保障其具有较强吸引性,激发患者食欲。同时,还需根据患者病症类型进行具体饮食调节,譬如针对痰热阻肺型患者,引导其多食生梨、绿豆汤、白萝卜等食物;脾肺虚弱型患者,可引导其在日常中饮食中增加陈皮、莲子、党参等食材;针对肺肾阴虚型患者,可引导其多食温热食物,避免进食生冷食物,日常中还可用艾叶、附片等熬水洗澡、泡脚;针对肺阴虚型患者,可引导其多进食蜂蜜、白扁豆、莲子、桂圆等食物;针对气血两亏型患者,可引导其进食黑芝麻、肝脏等。(6)由于Ⅲ-Ⅳ期肺癌患者通常需接受放化疗治疗,易促使其产生胃肠道不良反应,对此护理人员可引导患者日常饮用由适量北沙参、白术、厚朴、玫瑰花、桔皮熬制的水,2次/d,护理人员及时告知其具体作用。(7)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并引导其内心倾诉、讲述身心需求,针对其倾诉内容及情感状态,护理人员及时表示充分理解与尊重;告知其当前病症状态、医护措施的作用性及病症改善效果、负面情绪对其影响;此阶段患者通常需接受放化疗治疗,进而患者会产生脱发、身体发胖、恶心呕吐等症状,对此护理人员及时告知此类现象为常规现象,并通过引导既往放化疗患者经验分享、具体鼓励、引导家属不断加强陪伴与鼓励、引导患者主动与同期放化疗患者相互交流与鼓励、满足其兴趣爱好等方式促使其情绪状态不断改善,同时引导患者积极参与肿瘤康复学校相关活动并主动询问其感受、以此对其进行思想、认知引导及具体鼓励。
1.3 观察指标
1.3.1 护理有效率:护理人员根据《重要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护理效果判定,显效:患者无呼吸困难、咳血、口腔溃疡、消化道不适反应及肝功能异常等症状产生,日常生活可自理,相关放化疗治疗措施均可高效实施,对生活热情明显较高;有效:患者有部分轻微不适症状,可自主进行部分日常生活行为,可承受相关放化疗措施,情绪状态相对较稳定;无效:患者各方面状态均明显较差,且改善难度明显较大,护理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0%。
1.3.2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包含疼痛、口腔溃疡、消化道不适反应及肝功能异常。
1.3.3 生活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依据为美国肺癌治疗功能评价量表(FunctionalA ssessm entC ancerTherapy-Lung cancer,FACT-L)其包含括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状况等,满分分别为28、28、24、28、36分,其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护理效果越显著。
1.3.4 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通过MCMQ、HAMA、HAMD、PSQI评分体现,评分依据为医学应对方式调查评分量表、汉密尔顿抑郁、焦虑评分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量表,满分分别为100、28、28、21分,MCMQ评分越高,HAMA、HAMD、PSQI评分越低,则表明患者满意度越高、心理状态与睡眠质量越好,护理效果越显著。
1.4 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运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t用于计量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c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治疗有效率
实验组护理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如下表1中所示)。
表1 对比护理有效率(n,%)
组别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护理有效率 |
对照组(n=39) | 15(38.46) | 18(46.15) | 6(15.38) | 33(84.62) |
实验组(n=39) | 24(61.54) | 14(35.90) | 1(2.56) | 38(97.44) |
c2 | / | / | / | 3.924 |
P | / | / | / | 0.048 |
2.2 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如下表2中所示)。
表2 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n,%)
组别 | 疼痛 | 口腔溃疡 | 消化道不适反应 | 肝功能异常 | 不良反应发生率 |
对照组(n=39) | 9(23.08) | 2(5.13) | 4(10.26) | 2(5.13) | 17(43.59) |
实验组(n=39) | 4(10.26) | 0(0.00) | 2(5.13) | 0(0.00) | 6(15.38) |
c2 | / | / | / | / | 7.461 |
P | / | / | / | / | 0.006 |
2.3 对比生活质量
治疗前,2组FACT-L评分相当,P>0.05。治疗后,实验组FACT-L评分更优,P<0.05。(如下表3中所示)。
表3 对比生活质量评分(,分)
组别 | 生理状况 | 社会/家庭状况 | 情感状况 | 功能状况 | 附加状况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对照组(n=39) | 12.43±1.52 | 16.66±1.79 | 14.27±1.38 | 18.52±2.03 | 12.19±1.87 | 15.94±1.95 | 10.59±2.56 | 15.72±2.14 | 19.49±3.17 | 24.63±1.98 |
实验组(n=39) | 12.49±1.48 | 20.19±2.05 | 14.31±1.42 | 23.44±2.15 | 12.22±1.79 | 19.76±2.05 | 10.67±2.61 | 20.37±2.01 | 19.56±3.23 | 31.52±2.23 |
t | 0.177 | 8.100 | 0.126 | 10.391 | 0.072 | 8.432 | 0.137 | 9.891 | 0.097 | 14.428 |
P | 0.860 | 0.000 | 0.900 | 0.000 | 0.943 | 0.000 | 0.892 | 0.000 | 0.923 | 0.000 |
2.4 对比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
治疗前,2组各评分相当,P>0.05。治疗后,实验组MCMQ、HAMA、HAMD、PSQI评分均更优,P<0.05。(如下表4中所示)。
表4 对比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分)
组别 | MCMQ评分 | HAMA评分 | HAMD评分 | PSQI评分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对照组(n=39) | 67.52±2.49 | 78.96±3.47 | 24.49±2.37 | 18.96±2.08 | 23.98±2.56 | 19.13±1.89 | 18.69±1.69 | 15.37±1.28 |
实验组(n=39) | 67.61±2.53 | 89.59±4.13 | 24.56±2.31 | 14.97±2.32 | 23.89±2.64 | 15.12±2.44 | 18.72±1.65 | 11.26±1.14 |
t | 0.158 | 12.307 | 0.132 | 7.997 | 0.153 | 8.114 | 0.079 | 14.974 |
P | 0.875 | 0.000 | 0.895 | 0.000 | 0.879 | 0.000 | 0.937 | 0.000 |
3 讨论
在进行Ⅲ-Ⅳ期肺癌患者护理时,由于其病症已处于中晚期阶段,此阶段患者通常需接受手术、放化疗治疗等,此类治疗措施虽可促使其病症得到明显改善,但对患者身心状态影响明显较差,进而促使其后期恢复难度也随之明显较大[1-2]。故而对护理质量要求明显较高,新脉氏康复护理所遵循原则为以调为先、以通为顺、以和为贵、以平为期、以防为主、以人为本,充分考量患者当前机体状态,对保障护理质量、躯体状态、生活质量等均具有显著作用[3]。在具体实施护理措施前,先对护理人员进行全面培训与考核,有助于促使其综合水平显著提升,对保障护理质量与效率具有显著作用[4]。在对患者实施症状护理时,充分发挥中医辨证性思维特点,根据其具体症状类型实施相应护理措施,同时也充分体现以调为先、以通为顺、以和为贵、以平为期的新脉氏康复护理特色,显著提高患者机体舒适性[5-6]。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吸氧等护理时,合理设定相关参数,不仅可促使患者呼吸质量明显改善,还可避免其产生不良症状,促使以防为主、以人为本的新脉氏康复护理特色高效彰显,患者情绪状态、满意度及睡眠质量等研究相关指标也可因此显著改善[7-8]。饮食护理过程中,充分发挥饮食同源的中医护理理念,在常规健康饮食基础上根据患者具体病症类型实施相应药膳护理,同样彰显以调为先、以通为顺、以和为贵、以人为本的新脉氏康复护理特色,促进患者机体状态、生活质量均因此明显提升[9-11]。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考量病症、治疗措施可能会促使患者产生胃肠道不良反应,进而因此实施相应预防、改善性护理措施,再次促进其身体舒适性。最后,护理人员以多种形式对其实施情志护理,促使患者情绪状态、心态、认知水平等均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水平因此显著提升[12-14]。
综上所述,新脉氏康复护理方案应用于Ⅲ-Ⅳ期肺癌患者中对生活质量的改善价值显著,可促使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及病症改善效果等均显著提升,降低不良症状发生率,充分减少对患者不良影响。因此,在进行Ⅲ-Ⅳ期肺癌患者护理时,可加强对新脉氏康复护理重视度,促进护理质量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 周永平,轩佳佳,徐乐乐. 中医特色康复理念实施对晚期肺癌患者疼痛、SF-36评分及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 四川解剖学杂志,2021,29(1):89-90.
[2] 殷芳芳,林泓燕. 晚期肺癌脑转移患者同步放化疗中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J]. 康颐,2021(3):297.
[3] 李亚,李艳,刘淑丹. 基于中医养生理论的早期护理在晚期肺癌靶向药物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2023,35(14):163-165,169.
[4] 张丹,刘艳丽,李红杰. 全面护理结合中医情志护理在晚期肺癌疼痛护理中的价值[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3,37(10):109-111.
[5] 勾迎杰,冯志军. 愉快日记式护理对中晚期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及情绪的影响[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3,50(1):183-185,192.
[6] 许悦, 张甜甜, 刘娟. 中晚期肺癌患者主要照顾者疾病获益感的影响因素及护理策略探讨[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2,8(9):140-142.
[7] 梅展展,李英. 中医情志护理在晚期肺癌疼痛护理中的应用[J]. 光明中医,2022,37(7):1286-1288.
[8] 董慧敏. 中晚期肺癌放化疗患者实施延续护理的价值[J]. 甘肃医药,2022,41(3):278-280.
[9] 王璐霞,刘清华,曾意云,等. 规则性呼吸训练与排痰护理对中晚期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分析[J]. 黑龙江中医药,2022,51(5):243-245.
[10] 陈丹, 陈冲, 刘爱琴.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接受化学药物治疗晚期肺癌患者的应用效果[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1,7(5):53-56.
[11] 陈燕,陈小平,张海燕. 饮食强化护理对化疗中晚期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症状及营养状态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3):2426-2429.
[12] 陈玉丽. 中医情志护理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的影响[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1,35(4):71-73.
[13] 王钖. 中医护理对肺癌晚期疼痛控制以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1,35(4):120-122.
[14] 张宝芬,赵冉冉. 中医特色护理对中晚期肺癌患者的干预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1(11):122-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