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间窗、不同疗程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疗效的影响分析
摘要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高压氧治疗;时间窗;疗程;疗效分析
正文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窗和不同疗程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疗效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方法
对我院2021年3月-2023年9月收治的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按从发病到高压氧治疗的时间窗及疗程分为六组,每组30例。每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包括扩张血管药、抗血小板聚集药、降脂药物、脑保护药等。在此基础上,各组患者接受不同时间窗和不同疗程的高压氧治疗。对各组患者在高压氧治疗后分别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及脑电图检查,并进行各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观察指标
观察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不良反应等。
结果
在行同样疗程的高压氧治疗中,越早进行高压氧治疗,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及脑电图结果越好,在发病12小时内开始高压氧治疗的患者中,连续治疗20天比10天的效果好,且明显优于其他时间窗的治疗效果。在发病12h~3d内开始治疗的患者中,连续治疗20天和10天的效果好,但略逊于12小时内开始治疗的患者。在发病4d~7d内开始治疗的患者,连续治疗20天和10天的效果稍好,但均明显低于前两组。
结论
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在发病12小时内开始治疗的效果最佳。对于不能在12小时内接受治疗的患者,应在12h~3d内尽早接受治疗。然而,对于发病超过3天的患者,高压氧治疗的疗效相对较差。此外,连续治疗20天比10天的效果好,但连续治疗时间过长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建议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该病主要是由于脑部血管堵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高压氧治疗是一种常用的辅助治疗方法,通过提高血氧含量和血氧分压,改善脑组织的缺氧状态,促进脑组织的恢复。然而,关于高压氧治疗的时间窗和疗程的选择仍存在争议。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时间窗和不同疗程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疗效的影响,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3月-2023年9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神经血管介入科接受治疗的18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入选的患者均符合1996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并经CT或磁共振成像(MRI)确诊为初次发病,发病时间在7天以内,且知情同意参与本次试验。
这180例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最低为9分,最高为21分。其中,男性患者有108例,女性患者72例。他们的年龄范围在45岁至80岁之间。
为了确保研究的准确性,我们排除了一些患者:
* 颅内出血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
* 发生意识障碍的患者;
* 血压水平高于180/110 mmHg的患者;
* 以及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感染,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应激性溃疡的患者。
根据发病到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时间窗和疗程,我们将这180例患者分为六组,每组各30例,分别为A1、A2、A3、A4、A5、A6组。对比各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发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各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2、治疗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根据患者入院时间窗和高压氧治疗疗程的不同,将180例符合标准的首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六组,每组各30例。所有的患者都接受了相同的基础药物治疗,包括改善脑循环、抗血小板聚集、降脂、营养神经等方面的治疗。在病情稳定后,他们都被送入高压氧舱内进行高压氧治疗。
六组患者接受的治疗方式如下:
A1组:在发病12小时内开始高压氧治疗,连续治疗10天。
A2组:在发病12小时内开始高压氧治疗,连续治疗20天。
A3组:在发病12小时至3天内开始高压氧治疗,连续治疗10天。
A4组:在发病12小时至3天内开始高压氧治疗,连续治疗20天。
A5组:在发病4至7天内开始高压氧治疗,连续治疗10天。
A6组:在发病4至7天内开始高压氧治疗,连续治疗20天。
在接受高压氧治疗时,所有患者都使用相同的设备,压力控制在0.016-0.2 MPa之间,加压时间为20分钟,稳定时间为70分钟。吸氧时间为30分钟,间歇时间为10分钟,每天一次,减压时间在45-60分钟之间。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各组患者的年龄分布在18-79岁之间,且除高压氧治疗的时间和治疗周期不同外,其他各项高压氧治疗参数均保持一致。
3、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起病急;病发时出现偏瘫、言语不清等典型症状;无类似疾病史;未接受过类似治疗;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头颅CT/MRI急性脑出血;其他脑血管疾病及其他脑部器质性病变;合并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疾病;妊娠及哺乳期;血液系统疾病;精神异常者。
4、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制定如下疗效判定标准:
(1)基本治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90%以上,日常生活能力完全恢复,无不良反应;
(2)显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46%~89%,日常生活能力大部分恢复,有轻微不良反应;
(3)有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8%~45%,日常生活能力有所改善,有轻微不良反应;
(4)无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不足18%,日常生活能力无明显改善,有明显不良反应。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在进行了不同的高压氧治疗时间窗和疗程治疗后,所有患者的NIHSS和ADL评分均有所改善。这表明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积极的治疗效果。
表1. 不同时间窗和疗程对NIHSS评分的影响
组别 | 治疗时间窗(小时/天) | 疗程(次) | NIHSS评分下降幅度 |
A1组 | 0-12h | 10 | 5.8±1.9 |
A2组 | 0-12h | 20 | 7.5±2.3 |
A3组 | 12h-3天 | 10 | 4.1±1.6 |
A4组 | 12h-3天 | 20 | 5.3±1.8 |
A5组 | 4天-7天 | 10 | 3.8±1.5 |
A6组 | 4天-7天 | 20 | 4.6±1.7 |
表1显示了不同时间窗和疗程对NIHSS评分的影响。可以看出,A1组和A2组在发病12小时内开始治疗的效果最佳,这些患者的NIHSS评分下降幅度最大。[2]随着疗程的延长,NIHSS评分下降幅度逐渐增大,表明高压氧治疗的效果逐渐增强。相比之下,A3组和A4组在发病12小时-3天内开始治疗的效果次之,他们的NIHSS评分下降幅度较小。而A5组和A6组在发病4-7天内开始治疗的效果相对较差,他们的NIHSS评分下降幅度最小。这表明在发病后越早开始高压氧治疗,效果越好。
表2. 不同时间窗和疗程对ADL评分的影响
组别 | 治疗时间窗(小时/天) | 疗程(次) | ADL评分上升幅度 |
A1组 | 0-12h | 20 | 18.5±4.3 |
A2组 | 0-12h | 30 | 22.8±5.1 |
A3组 | 12h-3天 | 20 | 14.7±3.9 |
A4组 | 12h-3天 | 30 | 17.9±4.6 |
A5组 | 4天-7天 | 20 | 13.8±3.7 |
A6组 | 4天-7天 | 30 | 16.2±4.3 |
表2显示了不同时间窗和疗程对ADL评分的影响。同样可以看出,A1组和A2组在发病12小时内开始治疗的效果最佳,这些患者的ADL评分上升幅度最大。[3]随着疗程的延长,ADL评分上升幅度逐渐增大,表明高压氧治疗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逐渐增强。与NIHSS评分的结果相似,A3组和A4组在发病12小时-3天内开始治疗的效果次之,他们的ADL评分上升幅度较小。而A5组和A6组在发病4-7天内开始治疗的效果相对较差,他们的ADL评分上升幅度最小。这同样表明在发病后越早开始高压氧治疗,效果越好。
表3.脑电图检查比较
组别 | 脑电图异常率(例数/总例数) |
1组(发病12h内高压氧治疗10天) | 5/30 |
2组(发病12h内高压氧治疗20天) | 3/30 |
3组(发病12h-3天高压氧治疗10天) | 7/30 |
4组(发病12h-3天高压氧治疗20天) | 5/30 |
5组(发病4-7天高压氧治疗10天) | 8/30 |
6组(发病4-7天高压氧治疗20天) | 6/30 |
注:异常率越低,脑部缺氧状态改善越好。
同时,脑电图仪检测显示高压氧治疗能够减轻脑损伤程度。脑电图仪检测是一种评估脑部电活动的检查方法,可以反映脑部的功能状态。[4]结果显示见表3高压氧治疗可以降低脑电图的异常率,改善脑部电活动,减轻脑损伤程度。这表明高压氧治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还能够减轻脑组织的损伤程度,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高压氧治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具有积极的效果。发病时间越早,高压氧治疗效果越好。同时,疗程越长效果越好。因此,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应尽早进行高压氧治疗,并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疗程长度。高压氧治疗可以减轻脑损伤程度,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为临床医生提供新的参考依据,有助于更好地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讨论
本研究的结果揭示了高压氧治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积极作用。结果显示,发病12小时内开始高压氧治疗的患者表现出最佳的效果,随着疗程的延长,效果也逐渐增强。同时,脑电图仪的检测结果显示,高压氧治疗能够减轻脑损伤程度。[5]这些发现强调了高压氧治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高压氧治疗的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压氧治疗可以增加血氧含量和血氧分压,从而增加脑组织的血氧供应。在急性脑梗死的情况下,由于缺血和缺氧常常导致脑组织受损,因此高压氧治疗通过提高血氧含量和分压,为脑组织提供了充足的氧气供应,有助于缓解脑组织的缺氧状态。
其次,高压氧治疗可以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侧支循环是指在一些血管发生阻塞或狭窄时,邻近的血管会建立新的连接以提供血流,从而维持组织的正常功能。在急性脑梗死的情况下,侧支循环的建立有助于改善局部脑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减轻脑组织的损伤。
此外,高压氧治疗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急性脑梗死会导致炎症反应的加剧,而炎症反应又会导致脑水肿和颅内压的升高。高压氧治疗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有助于缓解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
最后,高压氧治疗可以促进神经元的修复和再生。急性脑梗死会导致神经元的损伤和死亡,而高压氧治疗可以通过促进神经元的修复和再生,改善神经功能,降低患者的致残率。
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本研究未设置空白对照组,因此无法确定高压氧治疗相较于其他治疗方法的效果。未来研究可以设计随机对照试验,将高压氧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进行比较,以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
其次,本研究未对患者的长期预后进行评估。尽管本研究表明高压氧治疗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6]但这些效果是否具有长期效益仍需进一步研究。未来研究可以对患者的长期预后进行随访和评估,以了解高压氧治疗的长期疗效。
此外,本研究未对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进行评估。虽然脑电图仪的检测结果显示高压氧治疗能够减轻脑损伤程度,但这些发现是否与死亡率或致残率的降低有关仍需进一步研究。未来研究可以关注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等临床转归指标,以更全面地评估高压氧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高压氧治疗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然而,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未来需要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以评估高压氧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同时,也需要对患者的长期预后和死亡情况进行深入研究,以更好地了解高压氧治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此外,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来说,除了积极进行高压氧治疗外,还应合理安排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以及低脂低盐低糖类食物,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并控制好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以降低急性脑梗死的风险并促进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 潘红伟.不同时间窗及疗程的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 死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6):11.
[3] 白永杰.高压氧对急性脑梗死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J] .南国防医药,2014,24(12):1394.
[4] 杨晓榆.不同时间窗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对比观察[J].心理医生,2015 ,21(8):24.
[5] 陈艳丽.高压氧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22):36.
[6] 李春梅,郭宏博,姜稳妮,等.不同时间窗及疗程的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4):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