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式摔跤运动中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对策研究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迟峰堂 姜鹏勇通讯作者 安青军

山东省举重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 山东省济南 250102

摘要

现代竞技体育运动项目中,国际式摔跤呈现较为激烈的对抗性特征,具有对运动员技术要求相对全面,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等专业性特点,从而导致摔跤运动员受伤概率的攀升。对摔跤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的类型与发生概率等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可提高运动队医生及相关人员对本项目易伤部位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向复合型团队提供可行性的专业建议,适当调整训练计划,提前对可能发生的运动损伤进行预防,减少伤病的发生,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本文对摔跤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的特点与成因等进行分析,并提出一定预防保护措施,旨在降低摔跤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生率


关键词

国际式摔跤;运动损伤;预防;对策

正文


摔跤运动环节,运动员需通过抱、绊、摔等技巧性动作摔倒对手,对抗性相对较强,加之运动呈现复杂多变性特征,使得运动损伤发生率较高。故而,应对摔跤运动进行分析,评估运动损伤特点与成因等,使得运动队医生等相关人员充分了解摔跤训练运动损伤状况为防护措施的构建提供支持,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维护运动员安全

1 摔跤运动损伤特征

摔跤运动环节主要运动损伤类型为肌肉拉伤与软组织挫伤且皮肤擦伤韧带拉伤发生率相对较高,甚至可能存在骨折与关节脱位问题,对运动员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运动损伤主要部位为运动员的耳部膝关节腰部颈部与踝关节等且头面部损伤概率相对较高下肢损伤概率次之,躯干损伤概率最低

2 摔跤运动损伤成因

2.1 准备活动不足所致

运动准备环节,若运动员未对准备活动加以重视,进行充足的准备活动会提升损伤发生率。一旦准备活动不足,运动员身体肌肉与神经未达到兴奋状态力量相对薄弱,易引发损伤问题[1]与此同时,若运动员开展准备活动时,未对正式活动内容进行分析,使得二者衔接存在一定不足,也会导致损伤。准备活动过程中,若运动员过度兴奋,未对准备训练进行详细规划,活动量相对较大未进入正式活动,运动员可能就会感到疲劳

2.2 训练水平不足所致

摔跤运动中运动训练水平是影响运动损伤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摔跤运动环节所涉及的内容相对较多,不仅包含身体素质与专项技术等训练,而且会将战略战术心理素质与自我保护训练等纳入其中。随着摔跤运动的进行,受运动技巧发力点等因素的影响,运动员的膝、腰与肘等关节部位损伤概率相对较高[2]。对该现象进行分析,发现主要是关节特点的影响,若运动员膝腰肘肌肉力量不足,会提升运动损伤发生率。与此同时若运动员专项技术水平不高,技术动作不合理也会导致运动损伤。例如部分运动员应用反关节技术动作时,若未掌握技术动作要领引发损伤问题。

2.3 运动员身体素质发展不足所致

摔跤运动环节,运动员须具备相对良好的身体素质,保障运动流程的有序推进。部分运动员对身体素质训练认知存在一定偏差,过早开展专项训练,将目光集中于大力量大块肌群训练方面,未对小肌肉群训练予以高度重视运动员力量素质呈现失衡性特征一旦出现迅猛发力现象,可能导致小肌群损伤

2.4 运动员思想认知不足所致

摔跤运动中若运动员对该体育项目的认知存在一定不足会提升运动损伤发生率。现实中部分运动员急于求成,未将目光集中于摔跤运动训练中,整个训练过程相对携带,未认真听教练讲解的操作技巧等,认为摔跤运动就是比拼力气,自身防护意识相对薄弱甚至可能在好胜心等的影响下盲目加大训练量产生超负荷运动可能会导致运动员动作变形等现象,引发运动损伤问题[3]

3 国际式摔跤运动损伤防护策略

运动员与教练充分认识到运动损伤的危害性并对运动损伤防护加以重视,从运动员日常训练等方面着手考量摔跤比赛要求等完善运动损伤防护方案调整运动员训练计划控制运动员训练强度,干预运动员思想认知提高运动员自我防护能力提升运动员对技术要点的掌握水平,保证运动员安全。

3.1 做好运动准备活动

摔跤运动中,准备活动是影响运动损伤的重要因素。准备活动的开展,可提高运动员神经系统兴奋性,使运动员肌肉骨骼愈加灵敏增强其运动系统敏锐度,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率。教练应对运动员实际身体状况进行分析,考量训练与比赛特征立足于运动员运动水平,对准备活动进行设计借助强度运动与关节伸等提高运动员准备水平,增强运动员运动系统兴奋性提升运动损伤防护成效

3.2 加大运动损伤专项训练力度

教练对运动损伤防护予以高度重视,深入分析运动员损伤特征等建立专项训练体系,提高运动损伤控制水平。首先,教练应评估运动员易损伤部位并对此类部位加以训练,如膝关节与踝关节等增强此类部位的肌肉与骨骼能力,强化运动员承受力,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率[4]。其次应对运动员关节韧带与骨骼等部位进行训练使运动员具备更高的腰腹部抗击打能力,以免在激烈的对抗中产生损伤最后运动员应主动开展对抗运动损伤专项练习,提高自身应变能力提升运动员运动系统精确性降低外力等对自身的伤害,实现对运动损伤的有效防控

3.3 保证运动员运动负荷合理性

运动员个体的不同,其在运动训练与比赛呈现不同的特征,所涉及的运动损伤部位等存在一定差异。教练应充分认识到运动员的个体差异,考量运动受伤规律,分析运动损伤特征,对运动训练计划加以调整,提升运动损伤防护主动性。首先应考量运动员性别与年龄等因素优化运动员训练内容落实运动损伤防护理念,提升运动员的自我防护能力,保证运动训练科学性与规范性[5]其次,教练应对运动员健康状况进行评估,考量运动员运动水平等因素,对运动员运动重点进行调整,以循序渐进的模式调整运动员训练强度对运动员训练运动与恢复等节奏加以把控降低超负荷运动现象产生概率以免引发运动损伤问题。最后,运动员应建立正确的认知,对运动损伤防护价值具有清晰认知,在运动的同时,评估自身身体状况,并积极与教练进行沟通,改善训练计划,不可出现妄自尊大现象,使得运动训练方案愈加合理。

3.4 提升运动员基本素质

摔跤运动特性的影响,运动员不仅需具备较强的抗击打能力而且应具备较强的耐久力与爆发力[6]。因此运动员日常训练环节,教练应考量摔跤运动要求确认训练要点如力量速度与爆发力等优化训练流程保证运动员安全性使运动员获得良好的成绩。若运动员身体素质不足,会提升运动损伤发生率。教练应将运动损伤防护贯穿日常训练计划各个环节采用不同的方法,如肌肉训练等,强化运动员的抗击打能力提高运动员力量水平,增强运动员速度素质锻炼运动员的反应速率提升运动员肌肉灵活性实现对运动损伤问题的有效干预

4 结语

运动损伤的产生不仅会对运动员日常训练造成不良影响,而且不利于运动员良好运动成绩的取得。对国际式摔跤运动特征进行分析,运动损伤是无法避免的对运动损伤防护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教练与运动员均应提升对运动损伤防护的重视程度,积极调整训练计划,建立针对性练习方案提升运动员自我防护水平保证运动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石尚泽,张玉昌.摔跤运动常见运动损伤的原因和预防方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22, 12(30):4.

[2] 盛江.对青年古典式摔跤运动员损伤治疗和预防的研究——以浙江古典式摔跤队为例[J].拳击与格斗, 2022(10):80-82.

[3] 黄战明.摔跤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措施研究[J].青少年体育, 2021(3):2.

[4] 贾汉超.浅谈摔跤运动中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对策[J].真情, 2021(8):0285-0285.

[5] 吕建兴.多索茶碱联合噻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 2021, 11(17):4.

[6] 陈占国.自由式摔跤中的运动损伤机制及其防治[J]. 202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