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中学生结核病防治“知信行”现状及防控行为相关因素分析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卢玥然1,刘伯栋2,杨芸3,王云4,李逸凡5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 250355)

摘要

目的 了解济南市中学生结核病防控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与结核病防控行为形成的因素,为分类开展结核病防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5所学校的 293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中学生结核病防控知信行总知晓率为76.2%,不同户籍、年级和是否接受过健康教育的学生总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户籍、办学性质、父母亲最高学历、年级、接受健康教育情况、核心知识知晓和态度认知情况中学生防控行为形成及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中学生结核病防控知信行总知晓率尚未达标且不够全面,性别、防控核心知识知晓率、态度持有情况以及父母亲最高学历是中学生结核病防控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促进中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行信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多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新时期结核病知信行教育提供改进方向参考。


关键词

结核病;防治结核;知信行

正文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研创新项目
项目名称:健康教育在中学生预防结核病中的应用   课题编号:JKSC11589

知信行(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模式是全球结核病控制的主要干预策略之一,也适用于中学生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为了解中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为制定学校结核病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山东省济南市为例,对中学生结核病防治知信行健康教育现状及防控行为展开调研,深入探究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在防治结核上的应用现状与相关因素。同时,提倡在济南市多所中学开展防治结核宣讲和访谈等活动,以提高中学生对结核病危害性的认识和引导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因此,开展本调研对学校卫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调研目标与方法

(一)调研目标

为积极落实国家制定的结核病相关防治措施,重点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和《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促进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登上新台阶,“小柴胡”志愿宣讲服务团队以“知、信、行”为活动要义和宗旨,重点把握校内学生对结核病防治相关内容的了解度和主动性,结合相关学校的治学目标,以此提出适合的结核病防治措施等针对性建议。

1. 调查济南市中学生对结核病的认知水平:了解济南市中学生对结核病的认知程度,包括对结核病的病因、传播途径、症状、防治措施等方面的了解程度;

2. 调查济南市中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获取渠道:了解济南市中学生获取结核病防治知识的主要渠道,包括学校健康教育课程、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广播等)、互联网以及其他社交媒体平台;

3. 调查济南市中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的信度和有效性:评估济南市中学生所获取的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了解这些知识对他们防治行为的指导作用;

4. 调查济南市中学生结核病防治行为的现状:了解济南市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结核病防治行为,包括如何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何正确使用口罩等措施;

5. 调查影响济南市中学生结核病防治行为的因素:分析影响济南市中学生结核病防治行为的各种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学校教育水平、社交圈子等,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6. 比较不同年级、性别、城市与农村中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和行为差异:探究不同年级、性别、城市与农村中学生在结核病防治知识和行为方面的差异,以了解可能存在的特殊需求和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调研对象的选择

校园结核病多发是结核病发病的一大特点,校内复杂的人群结构也为结核病的传播提供良好“媒介”。团队以济南市为活动中心,经过多方资料搜集,了解了部分学校的基本情况,根据学校现行教学内容、活动开展的便利性以及校方意见等基本要求,并以样本多样性为原则,分别在市中、区县选择了不同级别、不同办学性质等学校5所,分别为济南大学城高级实验中学、济南市历城二中、济南市历城一中、济南市玫瑰中学、章丘中等职业学校。确定调研对象后,团队做好全面的准备工作,展开了为期7天的调研工作。

(三)调研方法

1.指标定义

总知晓率:所有调查对象回答正确的条目数之和与总条目数之比。总条目数为5条核心知识乘以问卷总数。总知晓率=∑ 每个调查对象正确回答知识条目数/(问卷数×5)×100%。核心知识全部知晓率:全部正确回答5条核心知识的被调查对象人数/调查人数×100%。单一知识知晓率:正确回答某一知识的被调查对象人数/调查人数×100%。态度持有率:持有某种态度对象数/调查人数×100%。行为持有率:持有某种行为对象数/调查人数×100%

2.统计学处理

采用 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双人双录入,并核查比对。采用 SPSS26.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χ2检验。多个样本率间的多重比较采用χ分割法。如无特殊说明,均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方法选择

根据流行病学研究特征和实验原理,以及校园开展学生调研的相关注意事项,团队灵活采用了抽样问卷调查、访谈调查以及知识宣讲等调研方法,以在了解当地学生对结核病及疾病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研究在学校开展结核病防治教育的重要性,为学校后续教育工作开展起指导作用。

 

二、现状问题

(一)学校结核病现状

1.学生结核病知晓率现状

截至目前为止,国内在结核病防治信息知晓率方面有着大量的研究:张红艳、徐阳与吴明[1]三人在进行研究某高职院校学生参加肺结核健康知识讲座中成效分析中发现,该学校的学生对肺结核或防治结核相关信息的总知晓率为69.91%;陈宏伟[2]在调查中发现所调查的5423名中学生肺结核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72.17%,男女知晓率分别为78.12%66.16%,其中对“中国对肺结核的诊治有免费政策”的知晓率最低;张秀芝、徐伟、魏元芳[3]三人的北京市朝阳区高中学校民族学生肺结核防治知识知晓率研究报告中指出此次调查朝阳区高中学校民族学生的肺结核总知晓82.3%,全部知晓率是29.30%。综上,各地中学生肺结核知晓率的相关调研报告或学术研究论文中都表明中学生的肺结核知晓率较低,尤其对中国对肺结核的诊治有免费政策”的知晓率是最低的。因此,校方在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中开展并加强肺结核的防治宣传与普及是十分重要的。

2.学生结核病防治态度现状

中学生对待结核病防治的态度主要体现在是否重视结核病、是否知道及时预防肺结核的方式方法、是否了解肺结核的常见症状,以及能否正确平等对待肺结核患者等。通过前期资料查询与走访,大部分学生对待肺结核的防治是十分积极的,能够自主主动的采取相关的预防措施,愿意接受肺结核相关的身体健康检查,并且可以平等的对待肺结核患者。但仍存在部分学生对肺结核认知过浅,对其传染性没有深刻的认识,缺乏一种正确的对待肺结核传染病的态度,尤其是在不歧视、正确平等对待肺结核患者这一问题上不能正确处理。许多学生在当察觉自身出现部分肺结核常见症状,或甚至已经被确认患有肺结核情况下,为避免他人歧视及停课休学不愿告诉其他同学,这就为学校出现肺结核病例爆发性增加埋下深海炸弹。学校有必要更是有义务帮助同学们正确认知肺结核这类传染病,以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使得学生产生坚强的信念、良好的态度,利于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从行为习惯改变上切实提高生存的质量和时间。

3.学生结核病防行为现状

良好的生活卫生行为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减小肺结核病的发病率及传染性[4]。在团队的结核病知信行调查问卷中,部分学生对于在遇到随地吐痰的师生,是否劝阻;在咳嗽、咳痰时,是否会用手或纸巾遮挡口鼻等问题不能作出正确对答。学生的日常生活卫生习惯亟待改善,自我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二)“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在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目前,国内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开展有关防治结核病的健康教育,但其效果微乎其微,不太理想,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部分学校对有关防治结核健康教育的重视度不够,以及对有关的防治结核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过少,导致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对肺结核及相关传染病的认知太浅,知识面仅仅停留在日常生活中所认识到的层次。

(2)存在少部分学校在进行肺结核健康教育时知识传播错误的现象,校方虽积极宣传了相关知识,但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学生,这主要是由于准备工作不充分、知识不专业造成的。

(3)许多学校在宣传防治结核时的形式太过单一,应增加宣传形式来提高学生们的注意力及积极性。如开展以“防治结核、人人有责”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定期播放一些有关视频等。

(4)学生对结核病的重视度较低,许多学生认为肺结核与自己无关,与自己遥不可及。

 

三、调研结果

 (一)中学生结核病防治知信行情况 

为了探究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的正确回答率,本文抽取5所学校的 2930名学生进行调查,并结合前文“知信行”的主要体现,分成不同条目。

大致结果如下:济南市中学生结核病防控“知信行”总知晓率为76.2%(9046/29041)。肺结核核心知识知晓率为79.28% ,其中对“是否接受过肺结核健康教育”的知晓率最低,为25.6%;对“学校向学生讲授结核病方面的知识非常重要”知晓率最高,为95.5%。结核病防治正确态度率为89.69% 4个条目态度正确率均>80%,最高为“师生确诊结核病,是否排斥他们”(98.9%)。防治行为形成率为72. 11 %,对“主动学习肺结核防病知识”正性行为报告率仅为53.9%,对“师生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确诊为肺结核后,能否继续在校上课、生活”的正性行为报告率最高,为97.2%

(二)不同组别中学生结核病知识、态度、行为及格率与相关因素分析

而后,本文将2930位学生,按照性别、户籍、办学性质、年级、父母学历、接受健康教育情况、结核病知识知晓情况、防治态度持有情况、行为主动性情况等进行分组。

通过利用统计学方法,统计了不同组别中学生结核病知识、态度、行为及格率。本研究发现中学生结核防控核心知识知晓得分及格率为94.20%,不同性别、父母学历、患者接触史、肺结核病史、态度持有学生防控核心知识知晓的及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中学生结核防控态度的及格率为89.21%不同性别、户籍、年级、父母学历、患者接触史、肺结核病史学生防控态度及格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中学生结核病防控行为的及格率为91.88%,不同性别、年级、父母学历、结核病患者接触史、肺结核病史、防控核心知识及格情况和态度及格情况等因素在行为及格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

女性、父母学历为高中至本科、有结核患者接触史和无结核病史的学生核心信息知晓和态度及格率相对更高,可能与女性卫生习惯良好,健康意识较强有关。父母亲学历高中至本科的中学生行为及格率更高,可能与学历偏高的父母更注重青少年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防病意识有关,而父母学历是初中以下及本科以上学历出现两个极端,初中以下学历可能因生活环境所限及家庭教育缺失导致健康意识和态度淡漠,父母为研究生学历则家庭整体生活条件较好,身边人患病概率较小,对结核病防控关注参与较少,因此容易出现核心信息和态度持有率不及格现象。

 

政策建议与实践感想

(一)政策建议

1.知——组织全面的结核病防治宣传活动

现阶段,中学生结核病防控知信行模式下主要面临的问题是认知浅、态度差、行为错。政府应全面分析研判当地结核病特点,充分认识当前结核病防治现状,做好宣传组织动员工作,明确目标,开展宣传活动。利用媒体新闻、健康教育讲座、宣传册等方式,向中学生及社会传播结核病的防治知识和措施,鼓励中学生积极参与,共建共享健康生活。

2.信——完善有利于结核病群体防治的补助办法

提倡主动就医,从而提升中学生患者治疗依从性,建立中学生健康责任第一人意识,加强结核病防治信念;同时亦需加强相关财政补助政策力度,更好更完善的制定有利于结核病群体防治的补助办法,通过患病补助,亦可提高主动就医的积极性,为尽可能第一时间发现结核病患者及减小传播风险

3.——加强学校卫生建设和管理、鼓励家庭参与结核病防治

校方加大对学校卫生建设和管理的投入力度,加强学生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从行为习惯改变上切实提高生存的质量和时间。同时,积极呼吁家庭参与结核病治工作,知晓、明确防治办法,将认识落实为行为,将防治落实为习惯

讨论

调研结果显示,济南市中学生具备一定的结核病防控知识,但存在知行分离严重、主动防控意识淡漠、对结核病患者歧视现象,且近一半的中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防控行为,防控工作依然艰巨。因此,学校和疾控部门对学生结核病防控的健康教育需要具备专业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对防控行为的引导和良好环境氛围的创建,鼓励和动员健康促进志愿者应用喜闻乐见且覆盖范围广的健康教育方式提高学生知识知晓率,重点加强对男性、未接受过结核病教育的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和技能培训,同时注重家庭中父母角色的健康行为培养与引导,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认知态度,采取健康防控行为,做到知行合一,减少结核病在校园的传播与流行,创建健康和谐安稳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张红艳、徐阳、吴明.某高职院校学生参加肺结核健康知识讲座中成效分析[R].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22.

[2]陈宏伟.濮阳市华龙区某高中学生肺结核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分析[R].中国卫生工程学,2022.

[3]张秀芝、徐伟、魏元芳.北京市朝阳区高中学校民族学生肺结核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R].热带医学杂志,2021.

[4]杨芷馥. 汕头某中职学校学生肺结核知信行及其相关因素的干预研究[D].汕头大学,202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