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护患沟通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策略对急诊输液护理质量的影响
摘要
关键词
护患沟通;持续质量改进;急诊输液;护理质量;心理状态
正文
经静脉给药是目前临床上应用频率最高给药方案,该方案具备快速给药,快速见效的特征,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类疾病的治疗中,尤其是急诊治疗,静脉输液已经成为大多数疾病的标准方案[1-2]。急诊收治的患者大多数存在起病快、进展快、不适感强等特征,患者对于自身的疾病认知较差,在入院急诊治疗阶段,难免出现各类负性情绪,而急诊室一般环境较为嘈杂,且人员流动量大,会进一步放大患者的不适感,以至于其的治疗感受较差[3-4]。另外急诊科收治人员众多,护理工作人员工作繁忙,在输液护理中对于患者的输液护理大多是依据模板机械完成,缺乏对患者需求的了解,也未能进行严密监视,在该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引发护患沟通[5]。目前临床研究认为输液护理护患纠纷主要来源沟通缺乏、沟通缺乏导致工作人员未明确患者的需求,患者未理解治疗护理的意义所致,基于此研究者认为当加强急诊输液护理中的护患沟通,以便于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急诊治疗感受[6]。护患沟通执行与完善在急诊输液护理中具有价值,本研究研究基于此尝试以我急诊科进行的输液治疗患者为对象,对其实施基于护患沟通的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策略,以期完善护患沟通流程,提升患者的治疗感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01月至2022年12月于急诊室实施输液治疗的8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行计算机随机分组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男女比22:18,年龄19-70周岁,年龄均值(49.87±9.65)岁,预计输液治疗时间1-6h,均值(2.61±1.26)h,其中初中及以下学历14例,高中19例,专科及以上7例;对照组患者男女比23:17,年龄18-73周岁,年龄均值(50.36±9.72)岁,预计输液治疗时间1-6h,均值(2.58±1.33)h,其中初中及以下学历13例,高中20例,专科及以上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趋近(P>0.05),可进行对比。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
纳入规则:①患者入院认知正常、精神尚可、神志清晰;②符合输液治疗适应征;③患者年龄≥18周岁,已成年。
排除规则:①合并有认知功能损伤、精神障碍类疾病;②严重疾病患者,输液同期进行其他治疗措施;③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遵医嘱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穿刺后检查皮肤情况,简单告知患者输液注意事项,嘱咐患者如有不适随时寻求帮助。
观察组患者实施基于护患沟通的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策略,具体措施如下:(1)组建持续改进护理小组:护士长为小组长,抽调护理精锐为组员,后召开全体会议,对目前与既往输液护理中存在的护患沟通问题进行总结探讨,基于讨论结果得出需要解决问题,后检索知网、万方等知识库,整理对应的护理措施,并对其进行处理,使其可适应我院实际场景。(2)培训:组织全部组员进行培训,基于总结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展开护理培训,起始阶段的培训相应的操作理念,并详细告知如何进行操作,在熟练后模拟场景进行相应的培训,最终进行考核,不合格者进行再次培训。(3)具体操作:①安抚,在患者进行输液操作前使用语言安抚患者,依据患者的疾病简单告知患者疾病信息,引导患者了解简单的治疗过程,减少患者对于未知的恐惧感。②穿刺,在穿刺过程中嘱咐患者保持安静、深呼吸,后依据常规方案进行穿刺,穿刺完成后,简单固定穿刺点,对患者进行简单宣教,告知患者大致的输液时间,告知其如有不适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再次安抚患者,并简单介绍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输液过程中可以进行的操作,如简单进食、饮水等。③特殊患者处理,对于合并基础性疾病应当先对其简单讲解,并且予以鼓励,然后再进行输注,必要情况下可先对患者的注意力进行转移,再予以注射。另针对特殊疾病患者,应当进行特殊准备,如糖尿病患者在空腹注射时需要向其提供饮水以及无糖食品,冠心病患者应当尽量降低注射刺激。(4)总结与持续改进,每个月对当下的护理进行总结,归纳其中出现问题的情况,总结其发生因素,整理护患沟通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基于此类困难提出解决方案,持续优化护理流程。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患者的护理质量,评价方案使用《急诊输液室护理质量评估表》,由护理专家依据护理记录打分评价,共6个维度,分别为基础护理、安全护理、药械管理、消毒隔离、文书书写、病房管理,采取L5计分发,分值越高即表示护理质量越佳。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用汉密尔顿焦虑(Hamilton Anxiety,HAMA)、汉密尔顿抑郁(Hamilton depression,HAMD)、自拟依从性评价表评估,HAMA临界值14分,HAMD临界值为17分,HAMA与HAMD均为分值越高患者的心理状态越差,依从性评分为0-100分,分值越高依从性越佳。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估标准参照本院自制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调查表从护理效果、服务态度、护理技术、护理过程以及健康宣教5个方面进行评估,每个方面计为100分,分数越高,评定为满意度越良好。量表的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92,内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系数为0.81,信效度良好。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1.0系统软件中进行计算,以(±s)进行计量统计,以(%)进行计数统计,t检验与x2检验,P<0.05则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基础护理、安全护理、药器管理、消毒隔离、文书书写、病房管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的比较(±s)(N=40)
组别 | 基础护理 | 安全护理 | 药器管理 | 消毒隔离 | 文书书写 | 病房管理 |
观察组 | 17.26±3.14 | 14.56±2.96 | 14.96±1.83 | 14.55±1.95 | 24.06±3.63 | 15.63±2.14 |
对照组 | 13.15±3.88 | 11.06±2.85 | 11.26±1.95 | 11.96±2.06 | 18.45±3.14 | 12.56±2.85 |
t | 5.208 | 5.387 | 8.751 | 5.775 | 7.392 | 5.448 |
P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2.2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
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HAMA、HAMD低于对照组,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的比较(±s)(N=40)(分)
组别 | HAMA | HAMD | 依从性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观察组 | 16.63±2.45 | 11.45±2.85 | 19.63±3.26 | 14.26±2.63 | 56.26±7.56 | 83.56±9.98 | ||
对照组 | 16.48±2.75 | 14.63±2.67 | 19.48±3.16 | 17.65±2.86 | 55.98±7.49 | 75.48±8.41 | ||
t | 0.258 | 5.150 | 0.209 | 5.518 | 0.166 | 3.916 | ||
P | 0.797 | 0.000 | 0.835 | 0.000 | 0.868 | 0.000 |
2.3对照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服务态度、护理技术、护理过程、健康宣教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3。
表3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s)(分)
组别 | 例数 | 护理效果 | 服务态度 | 护理技术 | 护理过程 | 健康宣教 |
观察组 | 40 | 88.67±7.26 | 92.63±7.14 | 90.78±7.46 | 92.48±8.36 | 95.85±8.77 |
对照组 | 40 | 80.56±7.48 | 82.68±8.44 | 83.48±6.95 | 85.63±7.48 | 81.96±9.26 |
t | 4.921 | 5.692 | 4.528 | 3.862 | 6.888 | |
P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3.讨论
急诊输液属于目前急诊室标准方案,但是由于急诊室自身工作过于繁忙,在进行输液护理过程中有一部分的护理措施被简化,患者易出现各类问题,形成护理纠纷,该情况不利于医院的综合形象,改善该现状具有显著价值[7-8]。基于护患沟通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措施是一种新式持续质量优化方案,临床认为急诊输液护理的质量不佳,主要是因为护理工作人员与患者的沟通不足,导致患者无法认知到自身情况与意外因素所致,因此实施该方案具有价值[9]。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护患沟通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策略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心理状态与护理满意度均相对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护患沟通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策略对于急诊输液护理质量具有显著提升效果。分析认为,传统急诊输液的护理一般是在得到医嘱后尽快执行对患者的给药,简单宣教一般是在穿刺输液过程中完成,患者刚刚经历疾病与急诊,情绪稳定度较低,此时穿刺刺激感较强,同时患者对于目前状态处于未知情况,因此不适感极强[10]。在穿刺输液前对患者进行简单安抚有助于减少患者的情绪波动,同时使患者冷静,有助于提升后续操作效果,在穿刺后即刻完成的健康教育可使患者认知到自身的状态与基本的疾病信息,可极大程度降低患者对于自身未知的恐惧感,提升护理感受,同时使得患者明确在输液过程中可进行的基本操作,使患者可采用自身方法降低不适感,提升舒适感以进一步提升输液感受[11]。而针对特殊患者执行的特殊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护理风险,以降低护理意外,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12]。
综上所述,急诊输液护理中实施基于护患沟通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策略可显著提升急诊输液护理质量,可提升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依从性,满意度,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闫云,沈国娣. 基于信息化的个性化护理质量指标评价系统在门急诊输液室的应用效果[J].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7):1248-1250.
[2] 程丽萍,凌莉. 基于护患沟通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策略对急诊输液护理质量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22,29(4):150-153.
[3] 任淑芳,张磊,史晓琳. 基于评估-沟通-监测-患者-环境模式的护理管理在急诊胸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河南医学研究,2022,31(17):3243-3246.
[4] 黄建梅, 李翠娥. 心理行为干预结合护患沟通技巧对儿科门急诊静脉输液质量及家属心理压力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1,7(11):193-195.
[5] 侯素荣. 护患沟通指引模式在急诊输液室输液质量控制中的效果观察[J].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z1):377-378.
[6] 沈楠楠. 护患沟通指引模式在门急诊治疗中心输液质量控制中的效果[J].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2020,9(2):213-214.
[7] 王庆玲. SBAR沟通在老年危重患者护理中应用的伦理分析[J]. 西南国防医药,2019,29(8):871-873.
[8] 刘治锋,梁建新,蔡瑀,等. SBAR沟通模式用于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运转的效果观察[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9,24(1):56-58.
[9] 葛玲玲,郝卫文,李娟,等. 治疗性沟通护理干预在急诊输液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13):996-1002.
[10] 沈秀琴,韦娇,张莹. 流程化沟通模式下的信息化管理在OUIVA输液护理质量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2,28(21):71-74.
[11] 徐红,李金梅,李芹. CICARE沟通模式在输液患儿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36):179-182.
[12] 崔香善. 护患沟通技巧培训对减少门诊输液室护理纠纷的作用[J]. 医学美学美容,2019,28(17):1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