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流程管理在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规范化流程管理
正文
消化内镜室是专门用于消化道内窥镜检查和治疗的特殊区域,配备胃镜,结肠镜等先进的内窥镜设备,可检查消化道不同部位的病变和病理情况[1]。内窥镜检查可协助临床诊断消化道疾病,如溃疡、息肉、炎症等,同时还可展开必要的治疗操作,如息肉摘除,止血、黏膜活检等[2]。由于内镜室接收患者人数众多、病情复杂,若存在消毒措施不到位的情况时,可增加感染的发生风险;加上患者对检查缺乏认知,检查时难以采取有效配合,不利于检查的顺利完成等,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可对消化内镜室的服务质量造成负面影响[3]。护理质量管理的实施可评估和监控消化内镜室护理服务的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通过质量管理能够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4]。规范化流程管理是通过设立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以提升工作效率、降低错误率、保证质量的管理方法[5]。文章为探究规范化流程管理在消化内镜室展开护理质量管理时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病例源自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第三人民医院,计入总数为60例,所有人员入院时间介于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依据随机方式将所有人员划分为2组。对照组计入男性患者总数为16例,计入女性患者总数为14例,年龄26岁~41岁,均值(36.38±5.39)岁,疾病类型为消化道出血、胃溃疡出血、术后吻合创面出血、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计入人数分别为9例、10例、6例、5例;观察组计入男性患者总数为17例,计入女性患者总数为13例,年龄27岁~42岁,均值(37.02±5.48)岁,疾病类型为消化道出血、胃溃疡出血、术后吻合创面出血、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计入人数分别为11例、12例、4例、3例。详细比照不同组别患者的基本资料情况,并未发现显著差异情况的存在(P>0.05)。纳入标准:(1)研究计入人员均需接受消化内镜检查或治疗,符合相关指征;(2)患者具有正常沟通和交流的能力,能够在研究中采取有效配合。排除标准:(1)伴随消化内镜检查禁忌者;(2)意识状态出现模糊者。
1.2方法
对照组:依据常规方式进行干预,护理人员应向患者提供详细的检查说明和注意事项,包括空腹时间、禁食禁水时间等,确保患者了解整个检查过程,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检查前护理人员应确保检查设备的正常运转,对设备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提前备好检查所需的药品、救护设备等。检查时应协助医生完成相关检查,测量生命体征指标水平,对其变化情况进行记录。检查结束后询问个人感觉,苏醒后提供适量的液体饮食,并观察其恢复情况。
观察组:依据规范化流程管理进行干预:(1)建立规范化护理团队:选取具备专业技能和责任心的护理人员组建为规范化护理团队,明确质量管理的目标和职责。规划消化内镜护理不同环节的工作流程,制定护理标准操作程序,明确各项工作任务的执行步骤和标准,对不同成员的工作职责及要求进行明确。定期开展内部培训和外部学习,提升团队成员的专业技能及知识水平。科室应配备专职消毒人员,负责器械消毒清洁工作,日常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标准,确保器械和设备的无菌状态;保证急救药品种类齐全并处于有效期内,制定仪器器械的管理制度,如设备维护、保养、清洁和日常检查等内容。(2)规范化护理操作:科室应制定标准操作流程,包括消化内镜前准备、消化内镜操作、消化内镜后护理等环节,确保每一步骤符合标准操作要求。设立质控小组定期对消化内镜操作过程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建立病例管理系统,进入患者信息检查结果等,便于随时查阅和追溯,展开内部培训,确保所有人员熟悉并遵守相关操作规程。(3)规范化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通过沟通和解释消化内镜检查的目的、过程等,减轻患者的焦虑及恐惧,检查或治疗时及时关注个人情绪变化,为其提供情绪支持及安慰。(4)规范化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开展消化内镜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包括检查目的、检查过程、术后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对检查的理解以及配合程度,对检查结果进行解读和说明,协助其了解诊断结果。(5)规范化不良反应的预防:护理人员需要提前评估患者的食管、咽喉状况,对于存在风险的人员,应谨慎选择操作方式并加强监测,检查时注重操作技巧,减少插管次数,以此预防咽喉损伤。同时检查时应严格控制操作时间,避免时间过长,增加出血或不适的发生风险,检查或治疗结束后,应密切观察个人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出血呕吐等不良反应。
1.3评断标准
负面情绪:通过SAS、SDS量表收集不同组别患者护理前后情绪状态的情况,上述量表总分范围均介于0~100分,个人选项相加呈现分值处于较高水平时,意味着患者存在明显焦虑、抑郁情绪。不良反应:关注两组患者护理后有无咽喉损伤、出血、呕吐情况的发生。生活质量:通过SF-36量表获取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该量表主要关注护理后患者的生理、社会职能等方面,共计4个维度质量,不同维度均以100分为满分,最终数据水平越高,意味着生活质量情况越好。护理质量:关注不同组别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价情况,涉及内容包括护理安全、消毒隔离、急救药品管理、仪器器械管理,上述维度均以0~25分为分值范围,分值水平越高,护理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处理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c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干预方式实施前后两组患者情绪状态的对比
SAS、SDS护理后处于更低水平的组别为观察组(P<0.05)。
表1不同干预方式实施前后两组患者情绪状态的对比(±s)
组别 | SAS(分) | SDS(分)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对照组(n=30) | 43.39±2.18 | 32.94±2.06 | 44.37±2.21 | 33.31±2.11 |
观察组(n=30) | 43.36±2.16 | 28.36±1.12 | 44.39±2.24 | 29.36±1.57 |
t | 0.054 | 10.699 | 0.035 | 8.226 |
P | 0.958 | 0.000 | 0.972 | 0.000 |
2.2比照不同组别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护理后观察组、出血、呕吐的发生次数更少(P<0.05)。
表2比照不同组别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n(%)]
组别 | 咽喉损伤 | 出血 | 呕吐 | 总发生率 |
对照组(n=30) | 3(10.00) | 2(6.67) | 3(10.00) | 8(26.67) |
观察组(n=30) | 1(3.33) | 1(3.33) | 0(0.00) | 2(6.67) |
χ2 | - | - | - | 4.320 |
P | - | - | - | 0.038 |
2.3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的对比
观察组护理后收集的SF-36量表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表3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的对比(±s)
组别 | 心理功能(分) | 生理功能(分) | 躯体功能(分) | 社会职能(分) |
对照组(n=30) | 61.23±2.17 | 61.29±2.38 | 60.19±2.69 | 60.47±2.59 |
观察组(n=30) | 63.74±2.68 | 63.07±2.23 | 62.63±2.77 | 62.32±2.26 |
t | 3.987 | 2.989 | 3.461 | 2.948 |
P | 0.000 | 0.004 | 0.001 | 0.000 |
2.4不同干预方式下两组护理质量情况的对比
护理质量呈现更高水平的组别为观察组(P<0.05)。
表4不同干预方式下两组护理质量情况的对比(±s)
组别 | 护理安全(分) | 消毒隔离(分) | 急救药品管理(分) | 仪器器械管理(分) |
对照组(n=30) | 20.36±2.29 | 20.43±2.16 | 20.14±2.34 | 20.19±1.15 |
观察组(n=30) | 22.87±1.06 | 22.01±2.45 | 23.16±1.37 | 23.82±1.06 |
t | 5.448 | 2.650 | 6.100 | 12.712 |
P | 0.000 | 0.010 | 0.000 | 0.000 |
3讨论
消化内镜检查时需要高度专业知识和技能,护理质量管理可确保医疗人员在操作中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减少操作失误和意外发生的风险[6]。通过护理质量管理,可规范护理流程,提升服务标准和效率[7]。本文将规范化流程管理应用于其中,研究结果表明:SAS、SDS护理后处于更低水平的组别为观察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出血、呕吐的发生次数更少(P<0.05);观察组护理后收集的SF-36量表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质量呈现更高水平的组别为观察组(P<0.05)。据此可分析,规范化流程管理应用于消化内镜护理质量管理时能够获取良好效果,有助于减弱患者不良情绪,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促进生活质量以及护理质量的提升[8]。通过规范化流程管理,能够明确不同环节的责任和流程,避免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该模式的实施可确保护理人员将不同环节执行到位,减少操作失误和意外发生[9]。护理时还注重患者的情绪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检查或治疗时存在的负面情绪,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提升服务质量和护理水平[10]。同时规范化流程管理有助于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风险点,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11]。在规范操作流程的基础上,注重个人情绪状态,给予规范化健康教育、不良反应预防等措施,能够全面提升护理质量。
结合以上内容可知,消化内镜室在进行护理质量管理时,实施规范化流程管理能够获取良好效果,该模式的实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确保相关操作的规范性,可在临床展开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媛媛,袁加庭,韩媛媛,等.流程重组策略结合信息化在消化内镜中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3,34(2):182-185.
[2] 高英,徐秀芬.标准化护理在消化内镜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效果及可行性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3,14(10):177-180.
[3] 李颖,张洁,徐小凤.强化规范性安全流程护理管理在感染科医护人员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23,20(7):111-114.
[4] 杨淑敏,吴静宇,赵宇,等.消化内镜室中实施标准化护理联合健康指导的护理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13):143-145.
[5] 林雪华,杨小敏,黄小洁,等.标准化护理干预对消化内镜中心患者负性心理和疼痛程度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22,38(6):117-120.
[6] 陶鹏飞,张道权,范跃云.急救护理指南对提高急诊科消化内镜治疗护理人员急救操作水平的有效性研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3,18(1):98-101.
[7] 郭苗苗,刘迎,任一帆.消化内镜室管理中实施护理质量管理对降低感染发生风险的作用[J].中国卫生产业,2023,20(12):8-11.
[8] 关祥旭,孟林,魏超.规范化管理在检验科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23,20(18):108-110.
[9] 高蔓蔓,李艳.标准化护理模式在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的应用价值[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21,44(S01):201-202.
[10] 徐影.护理质量层级管理模式对消化内镜消毒合格率和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2,46(21):2630-2632.
[11] 申丽香,袁利娜,朱荣文,等.追踪方法学在消化内科内镜诊断患者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3):2305-23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