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nm红光照射控制青少年近视的疗效分析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傅秀丽 张晓旭 焦国帅 张宏亮

洛阳市博爱眼科医院,河南省洛阳市 471000

摘要

目的:评估低强度红光(650nm红光照射)治疗对控制儿童近视进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观察我院2021 年 10 月-2023年6月进行650nm红光照射训练患者100例。使用苏州宣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艾尔兴哺光仪,照射源输出功率为2.0±0.5mW,红光入眼功率为0.35mw,每天两次,每次3分钟,同时,在治疗当中,将红光在患者眼部进行照射,且两次照射时间应当保障在4个小时及以上,一个疗程时间约为三个月,每结束一个疗程后,对患者进行眼部视力的复查。查裸眼视力、综合验光,测眼轴,眼压,脉络膜厚度,记入档案。 每次检查项目、检查设备、检查方法均相同,检查结果记录档案。结果:应用650nm红光照射治疗的100名患者,无论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随访统计,平均近视度数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平均眼轴长度有不同程度的缩短。结论:650nm红光照射哺光仪能有效地控制近视度数和眼轴增长,抑制近视发展效果显著。


关键词

近视、650nm红光、屈光度、眼轴长度。

正文


近视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眼病,使得近视成为当前影响我国儿童青少年眼部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调查研究显示,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和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逐年升高。目前认为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是最有效地延缓近视发展的方法,这可能与光照可以促进视网膜多巴胺分泌,日光可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有关。近年来,采用600~670nm可见红光照射眼以延缓近视发展的方法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在1984年,使用闪烁红光刺激治疗儿童弱视由Parrozzani提出。20世纪90年代,国内开始开展红光弱视治疗,并在治疗儿童近视性弱视和降低复发率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我院应用650nm红光照射控制青少年近视的发展,应用2年多来共治疗100余例,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资料收集观察2021 年 10 月-2023年6月在我院进行650nm红光照射训练患者100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16岁,睫状肌麻痹散瞳后等效球镜为-1.00 D 到-14.00 D、散光-0.25D-3.00D完成训练和定期随访,复查时间为每3个月1次,随访时间1年我院采用的治疗仪是苏州宣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艾尔兴哺光仪,照射源输出功率为2.0±0.5mW,红光入眼功率为0.35mw。应用情况,公司后台有监控,可以随时了解患者应用情况,也可以随时观察仪器工作稳定状况。

受试者纳入标准: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在本院进行检查后,均确诊为近视疾病,并在我院配中心接受框架眼镜佩戴;排除眼底及眼表有器质性病者,光过敏者,畏光者选择近视度数进行性加深未稳定的、积极配合训练的青少年、儿童近视眼患者做为临床治疗和临床观察病例,并记录建档,家长签同意书。

2. 方法:本组100例患者均使用苏州宣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艾尔兴哺光仪,照射源输出功率为2.0±0.5mW,红光入眼功率为0.35mw,每天两次,每次3分钟,使用红光对患者的眼部进行充分的照射,在照射治疗当中应当关注在两次治疗当中时间应当间隔在4小时及以上一个疗程时间控制为三个月,每结束一个治疗周期后,对患者眼部视力状态进行复查。查裸眼视力、综合验光,测眼轴,眼压,脉络膜厚度,记入档案。 每次检查项目、检查设备、检查方法均相同,检查结果记录档案。

结果

100 名受试者中经过 12 个月随访随访结果如下:

 

应用650nm红光照射控制近视发展随访数据

 

 


3月

6月

9月

12月

右眼近视度数平均

↓0.097DS

↓0.063DS

↓0.148DS

↓0.144DS

左眼近视度数平均

↓0.105DS

↓0.074DS

↓0.161DS

↓0.144DS

右眼眼轴平均

↓0.092mm

↓0.108mm

↓0.064mm

↓0.062mm

左眼眼轴平均

↓1.228mm

↓0.133mm

↓0.068mm

↓0.002mm

↓表示近视降低或眼轴缩短,↑表示近视升高或眼轴增长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应用650nm红光照射治疗的100例患者,无论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随访时平均近视度数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平均眼轴长度有不同程度的缩短,可见650nm红光照射治疗控制近视效果显著。 参考国内外文献,近视用其他方法控制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程度增加,眼轴长度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如应用角膜塑形镜,应用离焦控制镜,应用0.01%阿托品等方法,可见650nm红光照射治疗明显优于其他疗法。

结论

650nm红光照射哺光仪能有效地控制近视度数和眼轴增长

讨论

青少年、儿童近视眼发病率越来越高、发病年龄越来越低。因此对于当前青少年及儿童来讲,近视已经成为影响视觉健康发育的主要疾病类型之一。目前对我院对于近视防控的主要措施包括佩戴防控型框架眼镜、角膜塑型镜及0.01%阿托品滴眼液。其中角膜塑型镜效果公认,但有部分患者因年龄、角膜屈率较低及佩戴不适等原因无法佩戴角膜塑型镜;防控型框架眼镜控制效果不稳定;0.01%阿托品滴眼液控制效果公认,但长期应用效果未能观察,副作用会不会出现,有待进一步考证。近年来应用650nm红光照射控制近视的发展非常火热,但效果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考证。本项目回顾分析了我院近年来应用650nm红光照射哺光仪治疗近视的病例100例,治疗效果明显,无论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查数据显示,近视度数平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眼轴长度平均都有不同程度的缩短,随着时间的延长,眼轴逐渐缩短并趋于稳定[3,4]何明光在2022年发表的一篇《关注低强度红光重复照射对近视进展防控的新方法》中结果显示650nm红光照射哺光仪治疗在眼轴增长和近视屈光进展方面的控制有效率分别为69.4%和76.6%。从治疗效果比较的角度,角膜塑形镜配戴可延缓学龄儿童眼轴增长的有效率为30% ~59%[2],而0.01%~0. 05%阿托品滴眼液是现阶段初步认可,均衡了疗效、反弾效应和不良反应(如瞳孔扩张、畏光和近视模糊)控制的最佳浓度,其近视控制有效率接近50%3.6  。此外,基于周边近视离焦原理的眼镜片一多区正向光学离焦眼镜片对近视进展的控制有效率可达到52%佩戴单光眼镜组受试者随访12个月的眼轴长度和屈光度进展量分别为0. 38 mm和-0.79 D4

从本次观察统计结果上看,提示650nm红光照射可有效地控制近视眼轴增长,同时还可以使近视回退。 650nm红光照射治疗可控制环境因素或病理因素引起的眼轴增长。对于患者来讲,通过对眼部使用红光照射进行治疗后,可帮助患者萎缩变薄的脉络膜逐渐有所恢复,并向正常厚度趋势有所发展同时视网膜相对来说前移效果较为明显

通过临床治疗研究结果发现在视网膜组织当中多巴胺作为重要且常见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在合成与代谢过程当中具有一定的光依赖性与周边空间时间以及亮度等方面有密切的关联性而患者视网膜多巴胺物质的含量存在昼夜节律性说明,视网膜多巴胺在夜间时含量较少,但在日间时含量水平有一定的增高此外多巴胺在视觉信号以及光作用影响下能够对于眼球的生长形成抑制效果[7]。因此患者通过对眼部进行日光照射的增加以及在户外活动时,对于防控近视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价值。红光照射仪在治疗当中通过将照射功率光源距离照度以及波长进行调控因此,红光照射仪作为一种较为安全的半导体激光,而该光线也是自然日光当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因此对于青少年以及儿童进行眼部的红光照射,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帮助青少年及儿童普通在日常生活当中健康光照不足的问题有所弥补进一步促使视网膜当中的多巴含量有所增加,因此近视的发展以及发受到了一定的抑制眼科认为若患者出现轴性近视在治疗后也可能改善效果不佳随着针对于近视疾病的原因进行深入探究以及在新治疗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当中发现红光照射治疗近视疗效应当重新分析

患者眼轴的变化与脉络膜之间有明显的关联而分析近视患者病理变化当中发现患者存在脉络膜血管循环水平下降,因此脉络膜缺血缺氧问题的存在导致脉络膜逐渐变薄及缩小而分析眼球解剖形态方面患者的眼轴则出现了相应的延长表现此时说明患者已经出现了低度近视,而在其他学者研究当中发现患者眼球组织结构的改变可能,是近视疾病的基本病理学表现,而脉络膜的主线萎缩也可导致视网膜以及巩膜的异常变化[5] 

对于近视患者眼球组织进行测量发现,当患者脉络膜厚度逐渐恢复后,可表现出眼轴距离的缩短而在本当中对于收集的案例进行分析后发现经过测量后,患者的眼轴出现了明显的缩短趋势,且部分患者在治疗后1~3个月当中,经过检查发现患者的脉络膜厚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效果由此推断将红光照射治疗方法应用在近视控制治疗过程当中,该治疗手段采用特定的光源刺激,能够帮助患者脉络膜厚度逐渐恢复正常因此患者的近视度数发展受到一定控制,促进视力水平的恢复正常说明,从病理学角度分析控制近视与脉络膜变化有直接的相关因此眼科界也应当对其原理进行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 孙文峰 杨景雷 周翔天 多巴胺在近视形成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15(6)第17卷6期 377~379

2650 nm 半导体激光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的研究 闫艺等 临床眼科杂志 2021年第29卷2期

3]胡诞宁 褚仁远 近视眼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4关注低强度红光重复照射对近视进展防控的新方法  朱卓婷 何明光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2 年 6 月第 40 卷第 6 期。 Chin J Exp Ophthalmol,June 2022,VoL40,No. 6

5国际近视研究院.陈卓,高建华,刘康,译.国际近视研究院白皮书 [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9,37(12) : 1004-1023. DO1:10. 3760/cma. j. issn. 2095-0160. 2019. 12. 014.

 

6周堃,尚晓,申笛,等.低浓度阿托品控制近视的临床研究进展[J]. 国际眼科杂志, 2022, 22 ( 6) :977-980.

7 沙芳 吴建峰 近视相关胆碱与多巴胺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J]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4年5月第32卷第5期 457~46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