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一次性鼻肠管在重症医学科的应用与护理观察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孙丽芳

北大医疗潞安医院 重症医学科 山西 长治 046200

摘要

目的:探究改良式一次性鼻肠管在重症医学科的应用与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进行治疗的60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双色球法平均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鼻肠管进行营养支持和护理,观察组应用改良式一次性鼻肠管进行营养支持和护理。对比应用和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达到喂养计划的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使用呼吸机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产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P<0.05)。结论:对重症医学科患者应用改良一次性鼻肠管能够促进患者补充营养,从而保障患者肠胃功能恢复,能够缩短住院时间,还能够降低营养补充期间的并发症,应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

改良式一次性鼻肠管;重症医学学科;应用效果;护理

正文


重症医学科患者的疾病大部分都比较严重,需要佩戴呼吸面罩,自主进食困难,常常会由于进食困难而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不但不利于疾病恢复,而且还容易降低患者身体免疫力,从而导致疾病加重[1]。为改善患者的营养情况,使患者顺利进食,可以通过鼻肠管为患者补充营养和食物,目前鼻肠管已经是重症医学科对患者进行有氧补充的有效方法。传统进行鼻肠管植入是通过盲肠法进行插入,不借助任何辅助工具,通过一定的手法操作将导管送入肠胃,常规鼻肠管的设计比较简单,但是不利于对患者进行营养补充,而且容易出现不良事件。而改良式一次性鼻胃管使用医用级别的聚氨酯材料,具有良好的清洁性,而且能够把它在使用过程中不易损坏或变形,应用效果更好[2]。本研究旨在探究改良式一次性鼻肠管在重症医学科的应用与护理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一般资料和研究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231-20241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进行治疗的60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双色球法平均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2~54)岁,平均年龄(40.36±2.64)岁。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3~54)岁,平均年龄(40.96±2.54)岁。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为重症医学科收治患者,均需要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2)患者临床资料完整;(3)患者及其家属知晓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食管静脉曲张者;(2)存在肠道梗阻、穿孔者;(3)患者存在消化道出血或溃疡;(4)对插管不耐受者。

1.2 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鼻肠管进行营养支持和护理,需要在置管前,我也换成肌肉注射10毫克甲氧氯普胺,然后10个人不好吃,怕误会,或者头高脚低位有医生佩戴灭菌手套,用等渗盐水润湿鼻肠管,然后用带有刻度的鼻肠管测量患者的剑突到前额发际的距离,并且记录长度。按照鼻胃管植入术先进导管放入患者背面,经导管抽出胃液或者听诊是否由导管传出水声来证实导管是否插入胃内。傲娇胃管延伸至空肠,向胃内注射100300毫升的空气,如果遇到阻力,使导管自动退回,等到阻力下降,再继续置管。等到导管插入105厘米以上,由导管尾端注入20毫升等渗盐水,然后抽出导丝进行固定

1.2.2观察组应用改良式一次性鼻肠管进行营养支持和护理,将鼻肠管长度延长到140厘米,在管的前边缘处,加入10 ml的液态石蜡作为润滑剂,反复地拔固定导丝,保证了液态石蜡对管壁的内部和外部的润滑。对于有意识的患者,要在插管之前进行细致的解释,先从静脉注射10 mg的甲氧氯普胺,然后配合患者的姿势,从患者的一侧鼻腔慢慢地顺着鼻壁伸进去,当导管到达病人的喉咙时,要把患者的头稍微往上一点,使患者做一下吞咽运动,同时把管子慢慢地放下去。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看鼻肠管的刻度标记,不要强迫进行插管,否则会引食管黏膜和胃黏膜损伤。鼻肠管插入75厘米以上,鼻肠管会穿过患者的幽门,护理人员能够感到轻微突破感,继续将导管缓慢向前推入。如果脐周有较大的气体流动声,就可以提取液体做 pH测定, pH6-7,就可以判断气管插管是否已经到达病人的肠道,并可以进行鼻肠管的固定。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包括达到喂养计划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2)对比两组患者应用鼻肠管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情况,包括反流、管道堵塞、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产生率越低,说明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将实验数据妥善处理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使用百分数表示时进行卡方检验,差异明显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

观察组患者达到喂养计划的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使用呼吸机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P0.05,见表1

1 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达到喂养计划时间(d

肠胃功能恢复时间(d

使用呼吸机时间(d

住院时间(d

对照组

30

7.64±2.14

3.02±0.54

12.47±2.54

18.74±2.15

观察组

30

10.16±2.11

2.21±0.43

7.14±3.12

13.24±2.21

t


4.593

6.427

7.256

9.770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对比两组患者应用鼻肠管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情况

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产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P0.05,见表2

2 两组患者应用鼻肠管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情况n%

分组

例数

反流

管道堵塞

恶心呕吐

产生率

对照组

30

2

2

2

620.00

观察组

30

0

0

1

13.33

X2





4.043

P





0.044

3 讨论

对重症医学科等患者进行营养补充,需要通过肠管进行,鼻肠管是肿瘤,各种消化道疾病以及危重症患者的重要营养补充措施。能够在保障位患者进行用药补充的同时,不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以及疾病治疗。应用常规鼻肠管虽然柔软程度比较好,但是使用寿命有限,而且也不利于插管操作[3]。而改良后的一次性鼻肠管更具耐用性和稳定性,对患者进行营养补充更为有价值[4]

观察组患者达到喂养计划的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使用呼吸机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产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P0.05,说明在对重症医学科的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时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括感染、反流等,改良一次性鼻肠管能够最大限度降低患者感染风险,而且管道比较稳定,不容易出现反流和堵塞等症状,能够促进患者肠胃功能恢复,从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总之,应用改良一次性鼻肠管对重症患者进行营养支持,能够有效为患者补充营养,降低营养补充期间并发症风险,应用改良鼻胃管对患者造成的不适更小,能够使管道更顺利进入患者体内,而且管道更为清洁,产生并发症的风险更低,具有更大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林, 许彬, 吴娟, 毕立清, 冒萧萧, 镇坷, 侯慧, 徐修鹏. 可视化鼻肠管置入术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 27 (22): 13-16+23.

[2]曾维莲, 钟楚扬, 方华茹. 平卧位联合听诊定位法置入鼻肠管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3, 28 (05): 492-494.

[3]王青青, 张超, 张鑫, 钱羽, 刘艳. 床旁盲插鼻肠管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及护理[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 20 (05): 22-24.

[4]姜华, 康海锋, 徐海燕. 床旁超声造影气联合气水交替注射法在重症合并鼻肠管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 20 (14): 1560-156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