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优势方案筛选研究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田懿禾

辽宁中医悦禾医院 辽宁省沈阳市 110013

摘要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S)是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症状包括肩部疼痛、僵硬,以及手部的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给患者的康复带来了巨大挑战。在当前医疗领域,针灸作为一种传统而又广泛应用的治疗方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旨在通过对针灸治疗SHS的优势方案进行筛选研究,探讨其治疗机制、个性化治疗方案、与传统治疗方法的比较,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临床指导。


关键词

针灸;中风;肩手综合征

正文


SHS作为一种常见的中风后并发症,给患者的康复带来了巨大挑战。这一症状常常在中风后出现,伴随着剧烈的肩部疼痛、僵硬,以及手部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也给他们的家人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改善SHS患者的康复效果至关重要。

一、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及其症状特征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S)是一种常见的中风后并发症。它通常发生在中风后的数周内,但有时也可能在数月内出现。SHS的主要特征是在患有中风的一侧出现肩部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以及手部的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

SHS患者中,肩部症状表现为肩部疼痛、僵硬和肌肉痉挛,这些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并且,由于肩部症状的存在,患者出现肩关节的功能障碍,包括活动受限和肩关节周围的肌肉萎缩。

除了肩部症状外,SHS患者还常常出现手部的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患者会感到手部麻木、刺痛或针刺感,同时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也受到影响,主要表现为手部功能障碍。

二、针灸治疗SHS的机制

针灸可以通过激活感觉神经末梢,促使多种神经递质的释放和作用,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产生镇痛和镇静的生物学效应[1]具体来说,针刺引发的感觉信号首先通过周围神经系统传输到脊髓后角和脑干的感觉传入途径。在这些途径中,感觉神经元释放多种神经递质,包括β-内啡肽、5-羟色胺和γ-氨基丁酸等。

β-内啡肽是一种内源性镇痛物质,其作用类似于阿片类药物,能够与大脑中的阿片受体结合,从而产生镇痛效果。当β-内啡肽释放到脊髓后角和脑干的神经元时,它们能够抑制疼痛传导通路,减少疼痛信号的传输和加工,从而产生镇痛作用。

5-羟色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参与调节情绪、认知和疼痛感知等生理过程。针刺通过促进5-羟色胺的释放和信号传导,可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疼痛感知和情绪状态,产生镇静和抗抑郁的效果。

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种主要抑制性神经递质,能够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和突触传递。针刺通过促进GABA的释放和作用,可以增加神经元的抑制性活动,抑制疼痛传导通路的兴奋性,从而产生镇痛和镇静的作用。

三、针灸与传统治疗方法的比较

针灸与传统治疗方法在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S)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优劣势。具体如下:

治疗机制:传统治疗方法通常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其主要作用是通过药物的调节和物理治疗的辅助来缓解症状和促进康复针灸治疗通过调节身体的气血流动和神经系统的功能,以及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和再生,从而全面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和功能。

个性化治疗方案:传统治疗方法通常是一种标准化的治疗方案,根据病情的不同进行调整,但缺乏针对个体差异的个性化治疗针灸治疗则更注重个体化治疗方案,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针对性的穴位和操作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副作用:传统治疗方法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如药物的消化不良、头晕,以及物理治疗的不适感针灸治疗通常没有明显的副作用,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各年龄段的患者,不会增加患者的药物负担或产生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总之,传统治疗方法在标准化治疗方案和药物治疗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而针灸治疗则更注重个性化治疗方案和无副作用的安全性,对于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四、针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优势方案

(一)综合治疗效果

针灸治疗SHS能够综合调节患者肩部和手部的症状,包括肩部疼痛、僵硬,以及手部的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针灸能够平衡身体的气血流动,调和脏腑功能,从而改善整体症状[2]

舒缓肩部不适:针灸能够直接刺激肩部相关穴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肩部的疼痛和僵硬感,使肩部肌肉得到松弛,提高肩关节的活动度。

恢复手部功能:针灸治疗还能够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受损神经的再生和修复,改善手部的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提高手部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促进气血流动:针灸刺激穴位可以调节身体的气血流动,促进气血的畅通,改善身体的营养供给和废物排泄,有助于消除局部淤血和瘀滞,减轻疼痛感。

(二)促进循环和神经再生

针灸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显著的促进循环和神经再生的作用[3]。针灸可以激活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加受损部位的氧气和营养供应,进而加速受损神经和肌肉组织的修复和再生过程。

改善微循环:针灸的刺激能够促进局部微循环的改善,增加血液和养分的供应到受损区域,有助于减轻局部缺血和缺氧状态,提供良好的修复环境。

促进神经再生:针灸刺激可以引起神经元的活化和再生,促进受损神经纤维的再生和延长,加速神经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肩部和手部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调节神经递质:针灸还可以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如促进内源性吗啡等神经调节物质的释放,有镇痛和舒缓神经系统的作用,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五、结语

通过对本文的研究,深入探讨了针灸在SHS治疗中的重要性。针对SHS患者常见的肩部疼痛、僵硬,以及手部的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的症状,针灸治疗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通过调节身体的气血流动和神经系统的功能,针灸不仅能够综合治疗肩部和手部的症状,还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再生,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卢许恩.岐黄针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21.

[2]张弦.不同针灸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22,14(26):75-77.

[3]张斯雅.手部井穴刺络放血加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22.

作者简介:田懿禾,性别:女,出生年月:199811月,民族:汉,籍贯:辽宁省沈阳市,学历/职位: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研究方向:针灸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