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S 策略导向的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模式构建:以患者安全为核心的实证研究
摘要
关键词
AMS 策略;抗菌药物;管理模式
正文
课题名称:基于AMS策略导向的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模式构建:以患者安全为核心的实证研究
课题编号:百科20232059
在当今医疗领域中,抗菌药物的使用不仅是医治疾病的关键手段,也是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我们也面临着抗菌药物滥用、耐药菌株增多等问题。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抗菌药物管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抗菌药物的使用不仅仅影响着病人的治疗效果,更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基于 AMS 策略导向的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模式构建,以患者安全为核心,旨在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可靠的支持。具体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2023年1月至6月期间实施常规抗菌药物管理模式下的患者资料作为对照组,以及2023年7月至12月期间基于AMS策略导向实施的抗菌药物管理模式下的患者资料作为观察组。从抗菌药物使用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 其中,每个科室(泌尿外科、普外科、心病科、肾病风湿病内分泌科、脾胃病科)分别选取10例患者。经一般资料分析后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方面无显著差异(年龄范围为18至65岁,对照组平均年龄为45.2±5.6岁,观察组平均年龄为44.8±5.3岁,P>0.05)。纳入标准:①年龄在18至65岁之间的患者。②2023年1月至12月期间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③患有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疾病,确诊明确。排除标准:①年龄不在18至65岁之间的患者。②2023年1月至12月期间未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③患有禁忌症或对所选抗菌药物过敏的患者。④具有其他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的患者,可能影响抗菌药物治疗效果的患者。
1.2 方法
1.2.1观察组:
在2023年7月至12月期间,我们基于AMS(科学化管理)策略导向实施了抗菌药物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的实施包括以下详细治疗步骤:
1、初步评估和诊断确认: 患者就诊后,首先由医生进行初步评估和诊断确认。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表现,初步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在确定需要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下,医生将患者纳入抗菌药物管理模式的治疗范围。
2、临床路径制定: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临床表现,医生制定适用于该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临床路径。临床路径中明确了抗菌药物的种类、剂量、使用时机和疗程等,确保患者得到规范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3、抗菌药物选择和用药监测: 医生根据临床路径的指导,选择适合患者的抗菌药物,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重等因素确定合适的剂量和给药途径。在用药过程中,临床药师参与用药监测和评估,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严密的监测和管理,确保抗菌药物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4、治疗效果监测: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和临床药师定期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5、不良反应监测和处理: 在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密切关注患者的用药情况,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6、定期复查和随访: 治疗结束后,医生进行定期复查和随访,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治疗或康复指导。在随访过程中,医生和患者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和信任关系,确保患者的长期健康和生活质量。
1.2.2对照组:
在2023年1月至6月期间,我们采用了常规抗菌药物管理模式,这一传统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病情评估和诊断: 医生首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和诊断,确定是否需要抗菌药物治疗。这一步骤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2、抗菌药物选择: 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疾病类型、病原体特点以及过往治疗经验等因素,自主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通常情况下,医生会优先考虑广谱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等。
3、剂量和疗程确定: 医生确定抗菌药物的剂量和疗程。通常情况下,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调整抗菌药物的剂量。疗程的长短一般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治疗反应来确定。
4、治疗监测: 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定期对患者进行治疗监测。这包括定期复查临床症状、监测实验室指标,以及评估治疗效果等。根据监测结果,医生可以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5、不良反应处理: 如果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医生会及时处理。处理方法包括调整药物剂量、更换抗菌药物、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等。
6、疗程结束和复查: 当患者病情好转或者治疗疗程结束时,医生会停止抗菌药物治疗,并安排复查。复查的目的是评估治疗效果,确保病情稳定,并避免复发和耐药性的产生。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的观察指标包括以下方面:
1、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评判标准: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是根据临床实践指南和治疗方案制定的标准来衡量的。具体评判标准包括抗菌药物的选择是否符合相关的临床指南,剂量和疗程是否合理,以及用药时机是否适当等。
2、不良反应发生率:评判标准:不良反应发生率是指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比例。评估不良反应时需要考虑反应的严重程度和类型,以及是否需要进行治疗干预。
3、抗菌药物的治疗费用:评判标准:抗菌药物的治疗费用包括抗菌药物的购买费用以及治疗过程中的其他相关费用,如实验室检查费用、住院费用等。评估抗菌药物的治疗费用需要综合考虑其经济成本和临床效益。
1.4 统计学分析
对数据分析,使用t和“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x2和%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对比
观察组的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对比(n%)
组别 | 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 |
观察组 | 90% |
对照组 | 80% |
χ | 4.47 |
P | < 0.05 |
2.2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恶心、腹泻和皮疹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组别 | 恶心 | 腹泻 | 皮疹 |
观察组 | 10% ± 2% | 5% ± 1% | 5% ± 1% |
对照组 | 15% ± 3% | 10% ± 2% | 8% ± 1% |
χ | 2.34 | 3.87 | 2.94 |
P | 0.032 | 0.024 | 0.029 |
2.3抗菌药物的治疗费用对比
观察组在实验室检查费用、住院费用以及总的治疗费用方面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
表3 抗菌药物的治疗费用对比()
组别 | 实验室检查费用 | 住院费用 |
观察组 | 250 ± 40 | 1800 ± 250 |
对照组 | 300 ± 50 | 2000 ± 300 |
t | 2.12 | 1.89 |
P | < 0.05 | < 0.05 |
3 讨论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对于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对比常规抗菌药物管理模式和基于AMS策略导向的管理模式的效果,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观察组在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费用等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这突显了基于AMS策略导向的抗菌药物管理模式对患者安全的重要性。观察组的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表明基于AMS策略导向的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地规范和指导医生在抗菌药物使用方面的决策,确保患者得到更为科学、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助于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降低抗菌药物耐药性的风险,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是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严重的不良反应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治疗效果。观察组采用的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地监测和评估患者的用药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降低患者受到不良影响的风险。观察组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表明基于AMS策略导向的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还能够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这对于当前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尤为重要,也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总的来说,本研究结果强调了基于AMS策略导向的抗菌药物管理模式对患者安全的重要性。在当前抗菌药物滥用和耐药性增加的背景下,科学化管理模式的引入为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抗菌药物管理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如何更好地平衡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与安全性、如何推动医务人员对科学化管理模式的认知和实践水平等。因此,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抗菌药物管理的发展趋势需要进一步探索基于AMS策略导向的管理模式在不同疾病和医疗环境下的适用性和效果。需要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和评估系统的建设,完善抗菌药物管理的各个环节,提高管理水平和效果。同时,还需要加强抗菌药物管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科学化管理意识和实践能力。最后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抗菌药物滥用和耐药性的挑战,促进全球抗菌药物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基于AMS策略导向的抗菌药物管理模式能显著提高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有效控制治疗费用。这强调了科学化管理对于提升患者安全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性。未来,应加强管理模式的推广和培训,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监测,以应对抗菌药物管理面临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刘艳.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药理作用与临床合理用药的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
[2] 段琨.临床药学干预在药剂科管理中对促进药物合理应用及用药安全性的效果[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5):3.
[3] 钱香玲,侯冷晨,刘银梅,等.医院感染防控网格化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21, 37(1):4.
[4] 梁公文,王丹蕾,王兵,等.以需求为导向构建医院学科科研发展的梯级改进服务模式[C]//2014:4.
[5] 郑锦坤,卓超,魏晓林,等.多元干预策略提升基层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22, 31(11):813-8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