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结节病影像学诊断中64排螺旋CT的价值
摘要
关键词
肺部结节病;影像学诊断;64排螺旋CT;低剂量;常规剂量
正文
随着当前多层螺旋CT的运用范围不断扩大,其对多种疾病的检出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肺部结节病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直径长<3cm,为类圆形、结节样病变,多发于肺部。该种疾病的诱因相对多元化,炎性结节、碳末结节等都可能会导致其产生。尤其是恶性肿瘤,在早期以肺结节为主要症状,必须要保证诊断的准确性,才能够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详细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肺部结节患者中,择取80例资料完备的作为实验对象,且均经过病理检查确诊,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5例,患者年龄介于34~78岁,平均年龄(54.9±4.37)岁。患者病程在5个月到4年之间,平均病程(1.32±0.23)年。
肺部结节病的诊断标准[1]:(1)患者肺部内存在圆形病灶,且长度与宽度的比值<3:2;(2)患者肺部结节的数量≤3个;(3)患者肺部结节直径≤30mm;(4)无淋巴结肿大等状况。符合上述4个条件,方可确诊。参与研究的患者与家属都取得授权,签署知情同意书;该次研究取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许可。
1.2方法
CT检查选取型号为GE680e的64排螺旋CT,取患者仰卧位,在运用低剂量扫描时,需要将参数设定为:电压120kv,电流30mA,重建层厚7mm,重建矩阵512*512,螺间距1.0mm,层间距7mm。在扫描时,需要从肺部底端逐渐过渡到肺部顶端。而在常规剂量扫描时,需要将管电流调整到150mA。在扫描时,可予以碘海醇80mL,以3.5mL/s的速率注射,从而实现造影检查。
1.3 评价指标
对两种不同检查方式下结节检出个数以及肺部影像学征象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在经过病理学检查后,发现80例患者有118个肺部结节,在CT检查中,常规剂量检出116个,低剂量检出117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肺部结节形态特征比较
在64排螺旋CT检查中,常规剂量检查与低剂量检查,肺部结节的形态特征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下表。
表1 不同检查方式肺部结节形态特征比较分析(n,%)
诊断方式 | 结节个数 | 支气管征 | 孔洞 | 毛刺征 | 分叶征 | 钙化 |
低剂量 | 117 | 72(61.54) | 28(23.93) | 68(58.12) | 43(37.07) | 14(11.97) |
常规剂量 | 116 | 67(57.26) | 21(18.10) | 60(51.72) | 54(46.55) | 13(11.21) |
3讨论
肺结节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肺部病变,其以肺部炎性结节、碳末结节、结核等多种疾病为主。尤其是恶性肿瘤,例如肺癌,在发生后,早期多为直径>1cm的结节[2]。及时诊断结节性质,明确其具体位置,以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在以往,多以X线片来对肺结节病变进行检查,其密度与分辨率较低,诊断准确性和检出率较差。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层螺旋CT检查技术逐渐优化,其具有高密度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的特点,在运用于肺部疾病检查时,能够对患者的肺部状态进行仔细的观察[3]。且在近几年发现,常规剂量和低剂量检查在结果上无差异,这点本次研究也能够证明。这也就意味着,在以64排螺旋CT进行肺部结节病检查时,既能够对管电流进行控制,又能够降低造影剂的使用,从而最大程度地控制检查方式对患者的损害,且诊断效果不受干扰[4]。
综上所述,在肺部结节病影像学诊断中,选取64排螺旋CT来进行检查,即便是低剂量也能够保证诊断的准确率,明确结节的具体状况,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且对患者损伤较小,可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田斌.64层螺旋CT在肺部结节病影像学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06):24-26.
[2]钟荣明.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J].医疗装备,2021,34(01):29-30.
[3]卢静.64排和256排螺旋CT在老年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对比[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20,41(04):212-214+230.
[4]曹卫星,毛杰,徐睿,崔树凯.肺部结节病影像学诊断中64排螺旋CT的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03):44-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