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护理对直肠癌结肠造瘘口围手术期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摘要
关键词
直肠癌;结肠造瘘口;手术;人文关怀;自我护理能力
正文
直肠指肠管最末的一段,下部与肛门相连,一旦发生直肠癌,可能需切除直肠挽救生命。部分直肠切除后,通常在结肠处进行造瘘口手术,但随着生理改变,对患者心理造成负面影响[1]。对此,将人文关怀护理用于直肠癌结肠造瘘口围手术期患者,观察对SCA的影响。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将2022年1月-2023年1月接收的68直肠癌结肠造瘘口手术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34例。参照组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50-78岁,均值(63.19±0.27)岁;试验组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50-77岁,均值(63.16±0.23)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取得医学伦理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直肠癌;②拟行结肠造瘘口手术;③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患有其他癌症;②合并凝血功能障碍、重度感染;③心、肝等重大器官功能不全;④认知障碍;⑤中途转院者。
1.2方法
1.2.1传统护理
参照组在围手术期应用传统护理,术前辅助患者进行心血管、血常规等各项检查,术后定期察看伤口,关注病情进展,指导患者养成排便习惯。
1.2.2人文关怀护理
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应用人文关怀护理:①术前教育;术前对患者讲解进行结肠造瘘口手术的原因,并告知手术基本流程,让其对该术式有一个大致了解,同时讲解直肠癌相关知识,如说明直肠癌的危害和治疗方案,结合当前病情,强调结肠造瘘口是相对有效的治疗方式,有利于延长生存时间及术后身体康复。②术后安慰;结肠造瘘口手术结束后,在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打击下,患者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低落状态,甚至引发抑郁症。对此,在术后及时对患者进行安慰,告知现阶段进行直肠结肠造瘘口手术的人数较多,并非个例,不要觉得自己属于特殊情况,表明在疾病影响下,应将整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而不是过于注重生理功能,结肠造瘘口后依然可进行正常排便,也不要过度担心排便问题。③造瘘口护理指导;耐心指导患者掌握造瘘口护理技巧,注意造瘘口周围皮肤清洁,防止皮肤被粪便侵蚀,引起炎症。锻炼患者主动观察意识,定期观察造瘘口部位皮肤颜色和张力,对于异常现象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出院后,提醒按照医嘱定时复查并更换造口袋。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SCA评分,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估,共4个维度,选择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2个维度,评分越高代表SCA越强[2]。
1.4统计学分析
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t验证,计数资料用(%)表示,x2验证,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SCA评分
护理前,两组SCA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SCA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见下表。
表1 对比两组SCA评分[(±s),分]
组别 | 例数 | 自我概念 | 自我护理技能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试验组 | 34 | 17.89±0.22 | 25.16±1.96 | 23.45±2.71 | 37.29±4.62 |
参照组 | 34 | 17.93±0.26 | 24.24±0.75 | 23.42±2.67 | 35.73±3.18 |
t | - | 0.685 | 2.556 | 0.046 | 2.662 |
P | - | 0.496 | 0.013 | 0.964 | 0.010 |
3 讨论
直肠癌在现今具有较高发病率,同时死亡风险高,为挽救生命,直肠周围系膜全切除术占有重要地位,缺陷在于可能改变排便方式[3]。为确保患者正常生理功能,给予结肠造瘘口手术,但术后易发生粪便溢出,无论是对外形还是自尊心,均造成较大刺激,产生消极情绪,甚至不愿接受造瘘术。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理后的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评分均高于参照组,提示人文关怀护理在直肠癌结肠造瘘口围手术期有利增强SCA。分析原因为人文关怀护理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相比于传统护理,更加关注造瘘口术后患者的情绪,通过给予术前教育、术后安慰、护理技巧指导,一方面引导正确对待造瘘口,另一方面提高自护技能。
综上所述,人文关怀护理可提高直肠癌结肠造瘘口围手术期患者SCA,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鲍佳倩.人文关怀护理在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2,29(12):43-46.
[2]张晶.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在直肠癌结肠造瘘口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6):157-158.
[3]聂慧芳,孙百军,吕艺.2011—2017年沈阳市城区居民结直肠癌发病和死亡的趋势分析[J].肿瘤,2022,42(07):499-5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