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在月经不调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 引言
月经失调是严重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的一种常见病[1-2]。近年来由于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女性月经失调症的发生率逐渐增高。现代医学对月经失调有较好的疗效,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此中医药对月经失调的防治逐渐受到重视[3]。中药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医药,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医学认为,月经不调与肝脾肾三脏功能紊乱有密切关系,要从调理脏腑、平衡阴阳、疏通经络等角度进行治疗[4-5-6]。近年大量研究证实,中药对经血不足症具有显著的疗效,不良反应少,改善体质等优势[7]。本课题将从中医角度对月经失调的病机进行阐释,并从整体上剖析其治疗的优势与特色,为其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二 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聚焦于我院妇产科部门,在2022年6月至2024年3月这一时间段内精心挑选了共计120位月经失调的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深入探究不同治疗策略的效果。研究设计采用了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模式,将全体参与者随机划分为两大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分别包含60名患者,确保了样本的均衡分布与研究结果的可靠性。通过对两组基本数据的细致分析发现在年龄与病程这两项关键指标上并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两组在人口统计学特征上具有可比性,确保了研究设计的科学性和结果的解读有效性。具体的数据对比详情已在表1中详尽呈现。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组别 | 年龄(岁) | 病程 |
对照组 | 32.15± 3.05 | 18.79±2.93 |
试验组 | 31.56± 3.68 | 19.05±2.04 |
t值/X2 值 | 0.189 | 0.171 |
P值 | >0.05 | >0.05 |
纳入标准:(1)病人需符合中医辨证分型,也就是出现了月经失调的症状。(2)针对某些特殊证型(如:气虚血瘀证),同时符合心悸、失眠、头昏眼花、面色无华等中医证型。(3)病人在接受治疗之前三个月都没有接受过激素等药物治疗。(4)对本研究的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和签字,并经医疗伦理委员会的审批。排除标准:(1)伴发其它重大疾病(呼吸、心衰、恶性肿瘤等)。(2) 哺乳期妇女,在研究前曾进行过相关治疗,以及肝、肾功能不全的妇女。(3)对过敏性有较高敏感性的人群。
2.2研究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对照组患者服用戊酸雌二醇片,用法:1mg,口服,1日1次,连服21天,后半周期加服孕激素12天,同时停药,连用3个周期。而试验组则根据不同的中医证型采用不同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8]:如出现体虚情况则可服用八宝汤。具体处方如下: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各9克,炙甘草5克,生姜2片,大枣2颗,水煎后取药液400毫升,早晚两次服用。
桃红四物汤方剂如下:鸡血藤、威灵仙、白芍各30克,黄芪20克,川牛膝,桃仁,川芎,当归,延胡索各15克,乳香、没药各12克,红花、土鳖虫、甘草各10克,水煎后取药液400 ml,早晚各服200 ml。温经汤方剂如下:麦冬、吴茱萸、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牡丹皮、生姜、甘草各6克,水煎后与桃红四物汤方剂服用方式一致。肾虚型患者可选用二仙汤进行服用,而对于湿热蕴结型则可选择先期汤进行服用,针对不同证型的月经不调患者采用不同的中药治疗方案。
2.3观察指标
2.3.1中医证候评分
(1)月经量评分:6分为月经量少于10毫升。4分为月经量在10至20毫升之间。2分为月经量在20至30毫升之间。0分为月经量超过30毫升,视为正常范围。 分数越高,表示月经量越少,病情越严重。(2)行经时间评分:6分为行经时间仅为1天。4分为行经时间在1至2天之间。2分为行经时间在2至3天之间。0分为行经时间在3至7天之间,属于正常范围。 分数越高,表明行经时间越短,症状越明显。(3)痛经评分:0分为无痛经症状。1分为偶尔出现痛经。2分为痛经时有发生。3分为痛经经常发生。 分数越高,表示痛经的频率和强度越大。
2.3.2治疗疗效
(1)显著效果:病人的月经周期、月经量、痛经都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痛经症状消失,性激素水平达到正常范围。(2)有效效果:有效:经过治疗,患者在月经周期、经血量、痛经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好转。(3)无效:在月经周期、经血量、痛经等关键指标上,患者并未出现显著的改善,甚至有些患者的症状有所加重。
2.4统计分析
研究数据经SPSS统计软件处理,计量数据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通过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为判断显著差异的标准,从而科学评估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的效果。
三 研究结果
3.1中医证候评分对比
表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
组别 | 月经量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t值 | p值 | |
对照组 | 4.83±0.56 | 1.56±0.65 | 7.986 | <0.05 |
试验组 | 4.76±0.21 | 0.75±0.32 | 11.635 | <0.05 |
t值 | 0.175 | 2.968 | ||
p值 | >0.05 | <0.05 |
组别 | 行经时间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t值 | p值 | |
对照组 | 4.53±0.36 | 1.89±0.86 | 8.156 | <0.05 |
试验组 | 4.76±0.82 | 0.78±0.66 | 10.956 | <0.05 |
t值 | 0.189 | 3.856 | ||
p值 | >0.05 | <0.05 |
组别 | 痛经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t值 | p值 | |
对照组 | 5.33±0.56 | 2.36±0.36 | 5.235 | <0.05 |
试验组 | 5.52±0.96 | 1.16±0.24 | 7.329 | <0.05 |
t值 | 0.156 | 2.105 | ||
p值 | >0.05 | <0.05 |
从表2中可以看到,两组病人在药物治疗前的症状积分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月经量,月经周期,痛经等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 治疗疗效对比
表4 两组临床总疗效比较[例(%)]
组别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 |
对照组[n=80] | 41(51.3) | 21(26.2) | 18(22.5) | 62(77.5) |
试验组[n=80] | 57(71.3) | 18(22.5) | 5(6.2) | 75(93.8) |
t值 | 1.236 | 0.925 | 2.536 | 4.865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根据表4的t值和P值的结果可以看出,显效和无效这两个疗效指标上,两组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值均小于0.05)。
四 讨论
实验结果显示,经治疗前后,两组病人的症状积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在月经量、月经周期、痛经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中药对病人的症状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因为它强调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因此对病人的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9]。月经不调还会影响女性的内分泌功能,对女性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中医依据其发病机制,可将其分为气血不足型、气滞血瘀型、血寒型、肾虚型、湿热蕴结型等证型[10]。而中医针对患者的体质、发病原因,选用相应的方剂,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临床症状,辨证施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58%,对照组总有效率88.71%(P<0.05)。说明了中医药在改善疗效上的优势。可见,中医药在治疗经期失调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强调标本兼治,个体化治疗,综合治疗。本研究的结果及研究数据分析表明,中药对病人的病情有明显的改善作用[11]。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医治疗的效果和科学性,未来还需要进行更多研究,包括治疗方法的标准制定、个体差异的影响评估、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评估以及与其他治疗方法的比较等。这将有助于为患者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苏娅,施芸蕾,陈英.养血当归胶囊联合地屈孕酮对月经不调患者激素水平的影响[J].新中医,2024,56(01):113-119.
[2]高文俊,蒲亚萍,樊夏云.从阴阳转化理论探析月经不调的中医治疗[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3,44(12):16-19.
[3]周海燕,雷静,邓望春.当归补血汤联合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性月经不调的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3(22):44-47.
[4]任月乔.火针治疗脾气虚型月经不调临床疗效观察[D].天津中医药大学,2023.
[5]魏红艳.去氧孕烯炔雌醇联合麒麟丸在月经不调患者中的治疗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22,20(31):117-120.
[6]邵翔,黄雪,马金戈,等.中药联合刺络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肾虚血瘀型月经不调的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22,41(10):1135-1139.
[7]蒋小云,彭健嘉,黄大荣,等.中药逍遥散用于月经不调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2,9(27):30-32.
[8]李雅敏.中医治疗妇科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10):119-122.
[9]张吾君.治疗月经不调,中医的优势在哪里?[J].东方养生,2021,(11):86-87.
[10]林汝洁,舒阳妹,梁丽华.中药治疗月经不调的处方用药分析[J].北方药学,2021,18(08):128-129.
[11]周爱萍.中医治疗妇科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03):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