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优质护理在胃肠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
关键词
针对性优质护理;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应用;价值
正文
近年来,随着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显著变迁,胃肠疾病的发病率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药物治疗通常能够达到治愈效果;然而,对于病情较重或处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手术干预则成为必要手段。手术后,患者往往面临多种并发症,其中疼痛和切口感染尤为常见。研究表明,尽管术后疼痛在三天后可能逐渐缓解,血液学指标逐渐趋于正常,但仍有部分患者因术后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导致切口部位出现红肿、发热、疼痛等感染症状,从而影响了术后康复的进程。鉴于上述情况,对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护理模式由于护理人员工作负担较重,往往难以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无法迅速有效地缓解术后疼痛,进而影响了患者的术后康复进程和医患关系的和谐。因此,引入和应用科学、有效的护理模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针对性优质护理模式逐渐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旨在探究该护理模式在胃肠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现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聚焦于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间,本院胃肠外科接收所开展手术患者中随机选择102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严谨的奇偶数字随机化方法,我们将这些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各51例。在干预组中,男性患者占30例,女性患者占21例,平均年龄为(58.3±6.3)岁;疾病类型包括胃癌20例,结直肠癌15例,以及小肠肿瘤16例。常规组则包含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16例,平均年龄为(57.2±5.4)岁;其中胃癌17例,结直肠癌19例,小肠肿瘤15例。经过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上未显示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从而确保了研究的可靠性。此外,本研究严格遵守了《赫尔辛基宣言》中规定的伦理原则。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预防感染护理等措施。
1.2.2 干预组
给予针对性优质护理。①成立针对性优质护理小组:为确保患者获得最佳护理效果,我们由研究团队的核心领导者牵头,构建了专门的优质护理小组。该小组的成员定期参与专业的学术研讨与培训,以深化对疾病护理知识的理解。在护理实践中,小组成员会细致分析患者的病情,并据此制定个性化、科学化的优质护理方案,从而确保患者得到精准、高效的护理服务。②心理护理:在患者护理过程中,我们应高度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在围术期,应增加与患者的沟通交流频率和时长,以有效缓解其焦虑情绪,防止因恐惧心理造成过大的心理负担。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通过分享康复案例,激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提高治疗的依从性。③肠道护理:在肠道护理的实践中,对于术前准备工作的重视至关重要。术前一日,应依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状况,制定精准的护理方案,以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性,并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在术前禁食时间的控制上,我们严格遵循术前六小时禁食、术前两小时禁饮的原则,此举旨在减少食管反流的风险,并有助于降低胃肠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术后护理同样不容忽视,术后五至六小时可允许患者少量饮水,术后首日可给予少量流质饮食,术后三日则逐步引入肠内营养支持。④疼痛护理:疼痛护理方面,对于经历术后持续疼痛的患者,护理人员采取一系列细致且个性化的干预措施。首先,护理人员会全面评估患者的疼痛状况,包括疼痛的部位、性质和强度。随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护理人员会适时调整患者的体位,以确保其舒适度并减少疼痛刺激。同时,护理人员还会根据医嘱采取适当的镇痛措施,如药物治疗、物理疗法等,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疼痛感,确保其术后恢复过程的顺利进行。
1.3 评价指标
首先,我们采用了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护理前后的患者进行情绪评估。SAS与SDS的评分结果与患者情绪严重程度紧密相关,得分越高,则情绪问题越严重。此外,我们还运用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来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状况,其中VAS评分越高,表明患者感受到的疼痛程度越剧烈。其次,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患者护理效果,我们还对比了两组护理前后白蛋白(Alb)、前清蛋白(PA)以及血红蛋白(Hb)的水平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23.0专业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了详尽的统计分析。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型数据,我们采用均值(x¯)与标准差(s)的组合形式进行表示,并实施了t检验以验证其统计显著性。对于分类数据,我们则以百分比形式进行描述,并选用了χ2检验以评估其差异。在本研究中,当P值小于0.05时,我们认定其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VAS评分情况比较
通过统计数据处理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VAS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干预组要显著优于常规组,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两组护理前后SAS、SDS、VAS评分情况比较
组别 | n | SAS评分 | SDS评分 | VAS评分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干预组 | 51 | 50.13±1.23 | 39.41±1.65 | 51.84±0.98 | 40.87±1.42 | 7.21±0.98 | 1.05±1.21 |
常规组 | 51 | 50.05±1.42 | 47.83±2.54 | 52.01±1.01 | 46.98±1.64 | 7.08±1.05 | 4.76±1.36 |
t值 | 1.11 | 4.62 | 0.72 | 3.71 | 1.09 | 5.21 | |
P值 | 1.03 | <0.05 | 1.52 | <0.05 | 1.05 | <0.05 |
2.2 两组护理前后Alb、PA、Hb水平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Alb、PA、Hb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干预组要显著优于常规组,且差异显著(P<0.05),见表1。见表2。
表2两组护理前后Alb、PA、Hb水平比较
组别 | n | Alb(g/L) | PA(mg/L) | Hb(g/L)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干预组 | 51 | 39.13±1.23 | 35.41±1.65 | 287.84±0.98 | 270.87±1.42 | 99.42±5.31 | 95.32±1.24 |
常规组 | 51 | 40.05±1.42 | 30.83±2.54 | 282.01±1.01 | 216.98±1.64 | 98.87±4.98 | 85.87±2.52 |
t值 | 1.11 | 3.62 | 1.72 | 7.71 | 0.97 | 4.67 | |
P值 | 1.03 | <0.05 | 0.08 | <0.05 | 1.13 | <0.05 |
3 讨论
在胃肠外科手术后,患者常面临疼痛和切口感染等风险,这些风险不仅影响患者的生理状态,还对其心理状态产生深刻影响。若未对疼痛进行及时有效的管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可能降低,进而阻碍其术后恢复进程。此外,由于胃肠道内菌群复杂且数量庞大,手术切口处细菌繁殖的风险较高,导致切口感染的风险也相应增加。若切口感染未得到及时控制,可能导致切口开裂、全身性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甚至需要二次手术,给患者带来额外的身心负担。鉴于胃肠外科手术的这些特殊性,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显得尤为关键。针对性优质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以患者为核心,通过一系列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旨在提升整体护理质量。近年来,该护理模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展现出显著的效果。研究证实,对于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实施针对性优质护理不仅有助于降低切口感染的风险,还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该护理模式还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促进医患之间的和谐关系。
本研究深入探讨了针对性优质护理在胃肠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该护理模式显著降低了患者的VAS、SAS、SDS评分,有力证明了其在缓解术后疼痛、改善焦虑与抑郁情绪方面的积极作用。进一步营养指标检测揭示,尽管两组患者术后Alb、PA、Hb水平普遍下降,但接受针对性优质护理的患者相较于常规组,这些指标水平更高,表明该护理模式对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具有显著优势。
综上所述,针对性优质护理在胃肠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并改善其营养状况,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孙跃.优质护理在普外科急腹症手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1):3.
[2]靳丽娜.手术室外科患者经优质护理后对其护理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2):4.
[3]王蕾.优质护理在外科门诊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及疼痛程度影响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