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肝胆湿热型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胡建明,杨璠通讯作者

河北省香河县中医医院,065400

摘要

目的 分析肝胆湿热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由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所有肝胆湿热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抽取50例进行此次研究,平均分成了参照组(25例,常规西药)、研究组(25例,龙胆泻肝汤加减方)。对两组治疗有效率、药物起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炎性因子水平及焦虑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更高、药物起效时间更短、出现不良反应更低、炎性因子水平及负面情绪评分都更低一些,两组之间的差异明显(P<0.05)。结论 肝胆湿热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确诊后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方治疗,可以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药物起效速度也比较快、安全性也比较高。


关键词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肝胆湿热型;分泌性中耳炎

正文


分泌性中耳炎是临床常见疾病,患者主要存在中耳积液、听力下降的症状[1]。咽鼓管阻塞、感染等都是引发分泌性中耳炎的常见因素[2]分泌性中耳炎若不能及时进行治疗,会影响其听力,严重的甚至会引发耳聋或者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临床上主要以抗生素、抗组胺药物等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存在差异[4]。另外,使用西药后出现不良反应也比较高,这些不良反应会影响患者治疗效果、治疗依从度[5]。在中医理论中,将分泌性中耳炎纳入“耳闭”范畴,且提出分泌性中耳炎与肝胆联系比较密切。龙胆泻肝汤是中药方剂,具有清脏腑热、清泻肝胆实火等功效。龙胆泻肝汤已经被广泛用于治疗肝胆实火上炎证,且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以50例肝胆湿热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病例,对肝胆湿热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现进行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50例肝胆湿热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是在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期间收治,被平均分成参照组、研究组。参照组中男性、女性患者例数分别是15例及10例;患者年龄处于35-49岁之间;患者病程区间段是9-60天;发病部位在左耳的有18例、发病部位在右耳的有7例。研究组患者男女比例是17:8;患者年龄都在36岁及50岁之间;患者病程最短、最长值分别是10天及62天;有16例患者发病部位是左耳,其余9例患者发病部位在右耳。对比可以发现,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没有明显差别(P>0.05)。

诊断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依据《临床耳鼻喉疾病诊疗学》中关于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要求,患者存在鼓室积液、听力下降的临床症状,且存在耳鸣耳闷耳塞等临床症状。通过相关检查可以发现,患者存在鼓膜内陷、松弛情况,且鼓室积液呈现橙红油亮色、琥珀色。(2)中医诊断标准。依据《中西医结合五官科学》中相关标准,患者属于肝胆湿热型,患者存在耳部闷胀感听力下降,且有耳鸣、疼痛症状;检查发现患者耳内存在积液且积液为黄色黏稠状;患者存在口干口苦症状,舌质红,苔黄

纳入标准:(1)患者都已经成年。(2)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3)患者临床资料完整。(4)患者对本次研究使用药物不过敏。排除标准:(1)患者并发先天性内耳或者中耳畸形。(2)患者并发严重脏器功能障碍。(3)患者处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4)患者并发精神疾病。

1.2方法

1.2.1参照组

本组患者以常规西药进行治疗,主要治疗操作为:对患者进行麻醉之后,在耳内镜支持下对患者鼓膜进行穿刺处理;穿刺成功后将患者中耳腔中的分泌物抽出,把通风管放置在患者耳膜部位,留置时间为3-6个月。分泌物抽出后,在患者患耳中耳腔中注入曲安奈德注射液,用药量是20mg,注入药物之后患者头部需要偏向对侧45°),保持30分钟不动,每周进行一次治疗;每天口服1次醋酸泼尼松片,每次用药量为30mg,连续用药5天;每天口服3次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每次用药0.25mg,连续用药4周;每天口服2次盐酸非索非那定片,每次用药60mg,连续用药4周。定期对患者肝肾功能进行检查。

1.2.2研究组

本组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方治疗,药方为:5生甘草6通草9当归9黄芩9焦栀子10泽泻10车前子12龙胆草15柴胡。以文火煎煮,制成200mL药汁,早、晚各服用1次,7天是一个治疗疗程。热盛烦躁患者在药方中增加6克金银花、10克蒲公英;脾肺气虚患者在药方中增加6克白术、6克防风。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信息都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5.0处理,计量资料通过`X±S表示,以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以X2进行检验。P<0.05表示两组之间差别明显。

2结果

2.1治疗效果、药物起效时间

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可以发现研究组中达到治愈、好转标准的患者明显比较多一些,两组之间差别明显(P<0.05);在药物起效时间方面,时间更短的是研究组患者(P<0.05)。

1治疗效果、药物起效时间

组别

例数(n)

治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药物起效时间(h)

参照组

25

8

12

6

20(80.0)

30.45±1.87

研究组

25

13

11

1

24(96.0)

20.68±1.56

X2/t





5.085

12.420

P





0.001

0.001

2.2不良反应发生率

在用药期间,参照组共有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而研究组仅有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可以发现,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

2不良反应发生率

组别

例数(n)

头晕头痛

恶心呕吐

其他

不良反应发生率(%)

参照组

25

2

2

2

6(24.0)

研究组

25

1

1

0

2(8.0)

X2





5.085

P





0.001

3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也被称为渗出性中耳炎、粘液性中耳炎[6]分泌性中耳炎属于耳鼻喉科常见疾病。分泌性中耳炎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咽鼓管阻塞、感染、免疫反应等都是引发疾病的常见因素。中耳积液、听力下降、耳鸣等都是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常见临床症状。一些上呼吸道感冒患者会并发分泌性中耳炎。因而,在感冒后出现听力下降、耳鸣等临床症状,需要及时就诊。临床上主要以西药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常常给予患者抗生素、抗组胺类药物。但是过多使用西药治疗,患者可能出现多种不良反应,进而影响患者治疗从度。

综上所述,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方对肝胆湿热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与炎症反应,提升患者治疗有效率且药物起效时间短、药物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白崇斌.耳内镜下鼓膜穿刺对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影响研究[J].养生保健指南,2021,000(011):41.

[2]赵艳霞,杨莉娜.鼓室穿刺及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分析[J].中国药业,2022,31(S01):54-56

[3]董国有.龙胆泻肝汤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及改善睡眠分析[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2,9(3):423-425.

[4]李磊.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应用小青龙汤加减治疗的疗效及听力改善情况[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2):94-95.

[5]姚期.通气散联合二陈汤加减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观察[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1(1):14-15.

[6]孙伟.柴芩清窍汤治疗肝肺郁热型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22,20(8):6-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