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管理法对降低患者静脉采血标本差错率的效果分析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荆麒

北京燕化医院星城院区护理部

摘要

目的:对北京燕化医院星城院区护士静脉采血血标本实施PDCA循环管理,分析对其降低住血液标本的差错率。 方法:调取我院2023年5月-2023年10月PDCA管理法实施前的血标本18738份,对不合格血液标本67例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及管理计划,进行PDCA 循环管理,对血液检验标本进行干预。抽取2024年1-6月PDCA循环管理法实施后的血液标本35850份,与PDCA循环管理前进行比较。结果:通过PDCA循环法,患者静脉采血血标本差错率大幅度下降,达到了预期目标。结论:运用科学管理方法(PDCA)持续改进患者静脉采血血标本质量,对降低血标本差错率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患者静脉采血;血标本差错率;PDCA循环

正文


临床上静脉采血是护理工作最为常见的一种技术操作,护理人员若是对静脉采血标本采集知识掌握不够,便会造成标本不合格,进而会增加临床检验工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并且会增加静脉采血次数,增加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导致医疗资料的浪费,因此保证静脉血标本合格率的临床意义重大[1],随着医学事业的稳步快速发展,各大技术逐渐提升,临床中以真空型采血逐步替代传统性采血法,静脉采血容易出现溶血现象,造成检验结果不准确,对患者早日接受正确的诊疗存在不利影响[2],它会对患者带来一定的疼痛,同时血液标本正确采集对准确检测、真实反映患者至关重要,又因为在静脉采集标本不合格率中,护士因素为主要因素。

   PDCA循环管理由美国管理专家戴明提出,报告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处理)4个阶段,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管理方式,是管理学中用于质量管理的普遍模型。该方法通过阶梯型上升的解决在循环优化中不断出现的新旧问题。因此,本文利用PDCA循环来降低住院患者静脉采血血标本不合格,有很好的效果。

   1.发现问题

   在护理月度质量管理项目中,静脉采血血标本差错率是一项重要的监测数据;因此,为彻底找出静脉采血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降低患者静脉采血血标本不合格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患者痛苦,我们使用PDCA循环管理进行效果分析。 

    2.分析问题

   选取20235-202310全院抽血患者的血标本18738份,其中不合格样本67份,不合格率为0.35%。对不合格血液标本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见表1

   表 20235-202310不合格数67份样本存在问题分析

 

 

   针对出现的问题,护理部成立了该项目的QCI持续质量改进小组。QCI小组遵循自愿参加的原则,由护理部、护士长、护士、检验科10人组成,平均年龄35岁。通过查检、头脑风暴等手段,查找不合格的原因。找出培训不到位,护士采血技术有待提高、采血流程方法不到位、患者自身疾病及血管原因,检验科未及时检验等众多原因,进行整体分析。

   在众多原因中,QCI小组运用二八定律分析出主因:(1老年人血管条件差,基础病多,血液流动缓慢等原因导致血液凝固或溶血。2护士操作不当,止血带使用时间过长,采血后未按要求进行混摇、采血部位反复拍打。3血标本采集完毕未及时送检或检验科未及时检验或技师检验手法有问题。(4)护士责任心不强,未落实对标本容器核对。(5)检验科对某项血标本更换容器,护士不知晓,采血管选择错误。

   3.实施对策

   对患者的静脉采血进行PDCA循环管理。

   3.1在找出主要原因后,QCI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和统计全院科室血标本不合格率的情况,把2024年上半年静脉血标本差错率降低0.2%以下。

   3.2实施和执行  为达到本次PDCA循环的改进目标,QCI小组再次利用5W1H的方法制定了降低血标本不合格率的措施如下:(1)科室进行采血的全科培训;对全科护士进行采血的考核;邀请检验科老师进行培训;(2采血前评估好患者的疾病情况、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部位采血或给与患者保暖、补液的措施后选择合适血管采血。3)从新梳理采血的相关流程;制作标准流程图并保证及时送检。4把采血管的打血顺序制作成图片,粘贴在采血车上,方便护士及时查看及核对;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把采血管颜色做到采血条码上,标示什么颜色就用什么管,防止采血管错误;(5)检验科的离心问题与及时检验问题,与检验科及时沟通处理。(6异常血标本中溶血类型占52例,占82.5%,因此针对这一项,与各科室QCI小组成员沟通,头脑风暴,找到溶血原因,从护士角度,护理人员采血过程中操作不当, 采用碘伏消毒后,消毒液尚未干燥进行采血,导致血液中混合有消毒液而引起溶血;采血时针头反复在静脉内穿刺,造成采血部位血肿而发生溶血;采血穿刺困难,在采血部位反复拍打、穿刺,而引起溶血;采 血后有抗凝剂试管放置时间过长,未马上摇匀而引 起溶血。这几方面,加大培训力度,查找科室差错率高的护士,护士长一对一督导培训;从检验科角度,与检验科主任沟通,查找溶血率较高的检验师,核实仪器问题、人工手法问题、标本检验及时性等几个方面,减少异常血的发生率。

     4.结果  应用PDCA循环管理前、后血液标本合格率比较。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20236-10月我院采集血标本18738份,不合格数67份,差错率为0.35%PDCA循环管理实施后,20241-6月我院采集血标本35850份,不合格数63份,差错率为0.17%。两者差异具有计学意义,见表2

 

    5. 讨论

   采血是护士必须掌握的技术,血标本的合格直接关系着患者的安危,同时也是保证检验结果真实有效的保证,才能客观评估患者病情,及时、快速、准确、正确的采血已经成为护士的一项必备技能,才能在护理环节中把好检验的质量关。

5.1 根据检验目的和试剂的不同,临床上将血液标本常分为生化标本、血常规标本、免疫标本、PCR标本或血清标本、血浆标本[3],由于采血的类型多,护士在采集的时候容易把标本弄错,为避免这个问题,QCI小组想出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在采血条码上显示标本信息及采血管的颜色,这样就大大方便护士,护士不用记忆采血标本的颜色,同时导致血标本用错管子的几率大大降低,尤其是门诊采血室,日采集量大,大大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和减低了差错率。

   5.2 培训的重要性。在原因分析中我们发现,护士采血方法、止血带捆扎方法、采血顺序与血液流出时与采血管的角度等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偏差,因此加强循环培训尤为重要。

   5.3 制作标准的流程图和示意图。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容易忘记标准的操作,或是因为图省事方便而没有进行标准的操作流程,因此,制作标准的操作流程,制作采血示意图,可以使护士采血更高效,使血标本合格率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临英,李忠臣,左彦珍等,护士对静脉采血检验前质量控制知识的现状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122:107.

  [2]罗祖军,邹德学,王强,等,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干扰和影响及对策研究[J].重庆医学,201443(22):2879-28802883

[3]齐海英.规范血液标本的采集程序以提高检验结果的正确性[J].中外医药,20092:158.

 


...


阅读全文